文/黃夢君 〈生命線〉(Life-Line)是一部短篇科幻小說。1939年,三十二歲的羅伯特.海萊因(Robert A. Heinlein)在歷經了因病而被迫退役以及從政失敗之後,陷入經濟拮据的窘境,為了償還房子的抵押貸款,他決定投稿。一開始他打算參加首獎50美元的業餘寫作比賽,後來轉而把稿子投給《…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久仰海萊因大名的我,多虧了吾友臥斧推了一把,受邀來上節目特別開了這本書單,讓我終於讀到《夏之門》。我必須說,以往讀科幻小說多少感到辛苦(例如拯救地球到外星出征的星際戰爭、被一堆理論震懾的磚頭書、有著嚴肅主題的反烏托邦政治寓言、或跳接得暈頭轉向的電腦叛客作…
文/犁客 就算你沒看過動畫,大概也聽過日本自成一個宇宙觀的機器人動畫系列叫「機動戰士鋼彈」;其中的「機動戰士」指的是那個世界裡搭載人、由人控制作戰的人型兵器,英文用的是「Mobile Suit」,所以有時你會看到這系列動畫裡的機器人被稱為「MS」。「MS」其實不是動畫新創的,而是來自美國一本科幻小說…
文/犁客 會有人告訴你:這位作家的小說主題,常與政治、性別議題,以及人類道德心智的成長有關。 聽到這樣的評語,你或許會認為這樣的作品不是很艱澀難讀,就是很無聊。總之應該「很硬」。 也會有人告訴你:這位作家的奇幻小說與托爾金的「魔戒」系列及C.S.路易斯的「納尼亞傳奇」系列齊名,這位作家的科幻小說,與…
文/臥斧 日本動畫導演富野由悠季 1979 年推出《機動戰士鋼彈》(機動戦士ガンダム)動畫影集時,收視率不算好。 當時大機器人動畫的收視族群年齡偏低,贊助廠商的玩具設計也以低年齡消費群為主,但《機動戰士鋼彈》的劇情比較寫實,所以觀眾的反應不佳,原訂的製作集數也因而被縮減。 所幸好東西還是能活下來。 …
文/臥斧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我們都是時間旅人》的原文書名叫《Time Travel: A History》,有點機巧:不管副書名的話,這個英文直譯是《時間旅行》,不過內容講的不只有「時間旅行」這回事,還包括許多與「時間旅行」相關的小說或影視作品、「時間」在科學、文學及哲學當中的…
文/臥斧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年輕時候胡亂讀小說的時候,大抵沒分什麼類別。那時能拿到什麼就讀什麼,一本推理小說之後接一本以玩具當主角的童書(不是《Toy Story》),一本經典文學之後接一本有很多軟調情色場面的武俠小說(只記得情色場面,書名忘了),囫圇吞棗,什麼都好。 那時讀的一…
文/臥斧 日本動畫監督富野由悠季 1979 年推出《機動戰士鋼彈》(機動戦士ガンダム)動畫影集時,收視率不算好。 當時大機器人動畫的收視族群年齡偏低,贊助廠商的玩具設計也以低年齡消費群為主,但《機動戰士鋼彈》的劇情比較寫實,所以觀眾的反應不佳,原訂的製作集數也因而被縮減。 所幸好東西還是能活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