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秒讀 站上捍衛孩子的第一線,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自願赴死 發表於 21 7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Flickr by pellethepoet 文/林蔚昀 在許多讀者眼中,雅努什.柯札克(Janusz Korczak, 1878/79?-1942)是個了不起的人。這位波蘭/猶太小兒科醫生捨棄了大好前程,去「孤兒之家」(Dom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如今習以為常的洗手觀念,醫療史上曾長期被當空氣 發表於 5 2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蘇上豪 每年到了流行性感冒和腸病毒傳染的高峰時,政府就會大力宣傳「洗手」的重要性,而且還會提出一些生動活潑的口號,例如「溼、搓、沖、捧、擦」或是「內、外、夾、弓、大、立、腕」等,來教導民眾正確的洗手方法,甚至還請歌手黃韻玲小姐創作〈天天洗手〉歌,目的就是要告知民眾,用洗手來降低傳染病的流行。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我認為自己也許可以設法一方面與宗教來往,同時又不必對教義內容照單全收 發表於 4 7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艾倫.狄波頓 Alain de Botton 譯/陳信宏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征服宇宙之前,他要用電視和網路橫掃全世界 發表於 13 5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陳思宏(《叛逆柏林》作者) 在柏林,常常會遇見希特勒。 完整文章
排行榜 【讀墨暢銷榜:這本是熱門話題!】Vol. 15:影集、我們,以及與惡的各種距離 發表於 10 5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公視影集《我們與惡的距離》精采完結,有人欣賞劇本的企圖,有人喜歡演員的表演,一本「創作全見」,可以讓對戲念念不忘的觀眾,除了複習劇情,還從裡到外從幕後到幕前把這戲理解個通透。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書被竊取的目的非為榮譽感,也非純粹出於貪婪⋯⋯而是為了更令人不安的理由 發表於 29 4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作者/安德斯.李戴爾(Anders Rydell) 譯者/王約 去年春天,搭機從柏林飛往伯明罕,帆布背包裡揣著一本橄欖綠小書。我不時打開背包去探查包在防震牛皮紙袋裡的這本書,好讓自己放心它還在。歷經了七十餘年後,它終於要返家了,歸還給它前主人的孫女。前主人曾經小心翼翼地將藏書票黏貼在扉頁上,並在書名頁上寫了他的名字:理查.寇伯克(Richard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經典也青春】門得列夫的憂鬱 ——成怡夏談普利摩·李維的《週期表》 發表於 23 7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化學元素的類別有氣體、金屬、非金屬和土質。 它們各有特性和週期性。 猶太裔的李維出生成長於義大利杜林,取得化學博士學位,在二戰期間德國佔領時加入地下反抗游擊隊,遭到逮捕後被關進惡名昭彰的「地獄」——奧茲維茲集中營。 做為同批死囚八百多人中倖存者的二十多人之一,李維噩夢連連。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這是講述青少年歷險的故事,也是關於童年終結的故事。 發表於 15 6 月, 2018 By 犁客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犁客 你對歷史不見得有興趣,但很可能在不經意間接觸過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的書。 這些書有的是好讀也好看(但可能讀完會覺得心痛)的虛構故事,例如《偷書賊》、《穿條紋衣的男孩》(或者你也讀過牽連更遠一點的《希特勒回來了》,這已經超越心痛,到「惡搞」那邊去了),有的是戲劇張力十足的真實故事,例如被諾蘭拍成電影的《敦克爾克大撤退》。 完整文章
專訪 拿根小針戳破上流階層,讓他們洩點氣,也讓大家順利呼吸──專訪《軟禁》作者葉德林 發表於 9 3 月, 2018 By 犁客 Photo Credit: Iris Nesher 文/犁客 「我很喜歡《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我的母語是日語,中文和英文幫我逃出了她的桎梏⋯⋯ 發表於 25 1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Tatsuo Yamashita 文/新井一二三 我的母語是日語。我對它感情複雜,正如對母國,正如對母親。幸虧,中文和英文幫我逃出了日語的桎梏。 世上有很多人曾被剝奪過母語,那肯定是特別痛苦的經驗。他們對於母語曾被剝奪,因而加倍愛惜。他們的苦難和我的桎梏,其實來自同一個源頭:在百獸之中,只有人類擁有語言,而只要是人類,都有能力學習語言。因此,語言才會成為統治者的工具,在帝國之內,在家庭之內。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