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當時國民黨如芒刺在背,殷海光與《到奴役之路》

文/賴慈芸 身為台大學生,殷海光(1919-1969)的名字不可能沒聽過,也有好幾次經過位於溫州街巷弄間的殷海光故居。但是一直要到我從舊書店買到殷海光譯的《到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時,才第一次從譯者角度來看他的作品。 這本翻譯作品非常有意思,封面只有譯者名字而無作者名字…

沈從文:我就這樣一面看水一面想妳

文/ 何灩 我一輩子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沈從文 在遇見張兆和之前,沈從文的經歷有些曲折。這個十四歲就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湖南、四川、貴州)交界地區的「武夫」,在脫下軍裝後竟轉而搞文學創作,且成功發表了些作品,後…

胡適:「今日世界是祖宗的果。未來世界全看我們自己積什麼德或造什麼孽。」

文/胡適 〈《科學與人生觀》序〉、〈不朽〉、〈易卜生主義〉這三篇代表我的人生觀,代表我的宗敎。 「易卜生主義」一篇寫的最早,最初的英文稿是民國三年在康奈爾大學哲學會宣讀的,中文稿是民國七年寫的。易卜生最可代表十九世紀歐洲的個人主義的精華,故我這篇文章只寫得一種健全的個人主義的人生觀。這篇文章在民國七…

梁啟超:「別鬧了胡適先生,你的書單文不對題啦~」

文/梁啟超 胡君這書目,我是不贊成的,因為他文不對題。胡君說:「並不為國學有根柢的人著想,只為普通青年人想得一點系統的國學知識的人設想。」依我看,這個書目,為「國學已略有根柢而知識絕無系統」的人說法,或者還有一部分適用。我想,《清華週刊》諸君,所想請教胡君的並不在此,乃是替那些「除欲讀商務印書館教科…

【果子離群索書】文言文、白話文,只要想讀,就是好文

教過一年書,私立高職工商科,一週二十七堂國文課,二、三年級,五個班。 沒有道具,不會創意教學 ,只靠一張嘴,以及剛退伍的年輕憨膽。有點困擾的,不是備課,不是如何以白話譯解文言文,而是如何讓同學不要睡著,如何撐到下課。 來私立職校就讀的,大部分是聯考成績不如人意,從普通高中,從公立高職,退而求其次進來…

【老貓出版偵查課】怎樣建立閱讀習慣

臉書上看到臉友發了一則他國小女兒的「智慧存款簿」(也就是閱讀紀錄表)照片,他提到幾個女兒填寫時的困難,最後發了一句感嘆: 我總覺得表格化的清單紀錄,不免隱藏某種「重數量不重質」的態度。 看到這則短文我忽然明白這幾年來,儘管教育部花費龐大的力氣、資源,在全國小學推動深根閱讀計畫,每年勞師動眾,但台灣的…

【怎麼拼出一個展?】盛況空前,白先勇大戰張愛玲?!──白先勇導讀《紅樓夢》

文、攝影/陳心怡 放下教學工作逾 20 年的白先勇,兩年前因老友一句「現在學生沒有耐性從頭到尾看《紅樓夢》了」,力邀他在台大開課講紅樓,油然升起一股使命感的白先勇於是點頭:「不看《紅樓夢》,那還了得?」台大這門《紅樓夢》人文講座,就在白先勇一回一回從頭帶讀下展開。 當時選課的人很快就爆滿,事隔兩年,…

【我讀過的那本經典名著】李清瑞:他們的文字成為影響另一人生命的重要篇章,多麽迷人的過程啊!

你的第一本經典,也許是眾多小篇故事集結的《格林童話》、大人強塞進你手中要你背誦的《論語》、《唐詩三百首》,又或者是兒童版的《西遊記》、《三國演義》,它們伴你度過了一段童年歲月,並且勾引出你對世界的想像力與理解。 只是長大後,隨著生命層次的提升,個人成長環境、遭遇處境的不同,你有時會忍不住質疑起生命的…

藍祖蔚:「我想在簡體中文資訊充斥的環境裡,留下具有臺灣觀點的電影評論。」

文/犁客 「我一直認為,『評論』不是對作品的最終審判,而是評論者提供給電影工作者及觀眾的一家之言。」藍祖蔚如此看待自己多年來的影評工作,「評論有時會像瞎子摸象,有的人摸到的像一條蛇,有的人摸到的像一道牆,但比較好的評論者會盡量從不同角度解讀作品,如此一來,他摸到的象,也就會更趨近於完整的面貌。」 藏…

【果子離群索書】四讀主義:快速讀,反覆讀,大量讀,多樣讀。

從小到大,聽過無數個讀書方法論,最有名的,像胡適讀書有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另外還有古代中國大儒的諸多語錄,例如編輯成書的朱熹《朱子讀書法》。因為「德不孤,必有鄰」的相濡以沫情結,我喜歡閱讀這類紀錄。當然有些不大管用,尤其古人的某些經驗談──那時代經史子集再怎麼汗牛充棟,終究國文一科,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