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構必然與現實有關,否則身處現實的讀者便無法代入」──專訪《千禧黑夜》作者冒業

採訪/犁客;筆答/冒業 《千禧黑夜》是時間與空間跨度都不小的野心之作。表面上看起來是短篇連作,以幾個主要角色連結貫串,有城市裡的連續殺人案件,有國家級的恐怖攻擊行動,而實際上故事內裡,又有相當緊密的主題呼應。 以下是作者冒業的專訪。部分內容涉及故事情節,倘若尚未閱讀小說,建議先讀完再看專訪。 ※本文…

我的正義感永遠不會消失,但讓大家都「平安」才是優先考量

文/不拎GUN ──「警察的光芒燦爛輝煌,伸張正義,除暴安良。」 在當警察之前,我以為的正義,是像漫畫、電影裡面的警察一樣,充滿熱血、渾身幹勁的英勇抓壞人,滿懷理想、熱心助人的積極辦案子,碰到不公不義的事情要毫無畏懼的站出來,進了警校的時候,學校的教官也這樣告訴我們:「保護好人,不怕壞人。」 每天都…

【經典也青春】荒涼小鎮「孤鳥警站不良警員」的大反撲——譚光磊談澳洲犯罪推理小說新熱潮與蓋瑞.迪希的《荒涼路》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有別於國際格局、節奏緊湊、講究細節鋪陳,新秀暢銷作家克里斯・漢默的《烈火荒原》,另一位因近年澳洲犯罪推理熱潮而水漲船高的老將蓋瑞・迪希,其代表系列之一的《荒涼路》,則有迥異的閱讀樂趣。 我會說他更老練、更從容,更有企圖心地帶領讀者認識澳洲底層社會受困於內…

讓一個「是警察又不是警察的人」辦案──關於《在廢墟中乞求》

文/臥斧 「警察應該依靠的不是正義也不是道德,而是法律。失去了法律,再沒有什麼可約束警察,警察也沒有存在的理由。」 2021年,日本作家佐佐木讓的《警官之血》在臺灣重新出版,接受越洋採訪時,佐佐木讓講了這句話。「法律」並不單指列舉罰則的條文,而指適用於某個社會中所有成員的規範。社會制度不同,規範的制…

「今日公祭,明日忘記」警察自殺竟出自於這種原因

文/王惀宇 歷史的殘渣──員警自殺 幾年前開始,我盡可能蒐集所能發現的員警自殺紀錄。 每到長官們歡慶的警察節,在夜裡,我會打開這份名冊,默默地看著他們,回憶他們的故事。 「今日公祭,明日忘記」,這是每一次員警殉職之後,大家都會有的感嘆。 當然警政署都會一再宣示要改革,不讓遺憾再發生。然而,下一位死者…

為了「弄」出更多績效,我們反而在期待違法行為發生

文/王惀宇 曾經,我也對於偵辦刑案很有興趣。在實習時,我還利用輪休,跟著專案學長一起去查毒品、色情案件,想要學習發現刑案的方法。當開始擔任警察後,我也很常辦案,當時我的績效在同期中也算不差。 然而接觸得愈多,我便愈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確實,我們查到了很多犯罪,但我們抓到這些罪犯,有讓社會變得更好嗎…

警察的心理輔導者「關老師」,由長官們擔任

文/王惀宇 「X 他媽的!」學長暴躁地把罰單本往桌上一扔。 學長會這麼生氣,也是可以理解的。案件一直來,已經忙成一團亂了,連巡邏表都沒空簽,結果督導官還說學長沒站路檢點,要處分他。 「站三小路檢點啦?!你去處理案件啊!只會出一張嘴……」 學長一直憤憤不平,對著不在場的督導官一陣痛罵。 「好啦,別講啦…

假如自由真有什麼意義,就是告訴人們他們不想聽的

文/王惀宇 「假如自由真有什麼意義,就是告訴人們他們不想聽的。」──喬治‧歐威爾,英國作家 我被安排參加一場基層員警的座談會,那場會議的主題是徵詢基層員警的意見,看有什麼需要採購的裝備,或許能夠列在下一年度的預算中。 「等一下長官問你們要什麼,就全部都講雨鞋。」就座時,組長壓低聲音告訴我們。 「雨鞋…

推廣基層員警的啟蒙運動——專訪《活得像個穿制服的人》作者王惀宇

文/愛麗絲 「與其說我『選擇』當警察,不如說是需要這份工作吧,」2008 年金融海嘯,為減輕家中經濟負擔,眼見現實選項不多,王惀宇便進入免學費、還有零用金可領的警專,畢業後考上警察特考,於派出所服務。 初入派出所時,王惀宇發現許多實務是在學校從沒碰過的,在校所學和現實情況可能大相逕同。譬如,「在外勤…

在玻璃天花板底下──讀《冰島暗湧》系列

文/路那 廣大、單調、沉鬱、冷冽。讀北歐推理小說,這是時常會出現的關鍵字。自從2005年瑞典作家史迪格.拉森「憎恨女人的男人」系列三部曲之一《龍紋身的女孩》出版後,北歐推理終於在荷瓦兒&法勒、曼凱爾等作家之後,再度閃現其光芒。趁著這股熱潮,17年以來,除了老推理迷們早已熟悉的貝克與韋蘭德兩位大名鼎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