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譯/葉祉君 瓦蓮京娜 那個聲響我這輩子都忘不了。有時我會夢到自己又回去童話森林,又聽見那個聲響。 話說從頭吧。一切都從ORS[2]開始,也就是員工採購部,核電廠的廚房跟商店都隸屬於這個部門,而員工採購部決定讓我當廚娘團的領班。我其實不想,因為我都是在商店工作,從來就沒有在廚…
文/梁啟智 烏克蘭人痛恨蘇聯是有道理的,他們的切膚之痛可是世上其他地方都難以比擬。因為蘇聯的管治,他們經歷了世上最嚴重的災劫: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爆炸。專制政權和核電意外,這兩個東西一旦走在一起,災難可被放大百倍。來到烏克蘭,不得不去切爾諾貝爾一趟,見證由這個專制政權所帶來的核子廢墟。 基輔很多本地旅遊…
筆訪/愛麗絲 1898 年,瑪麗.居禮夫人發現新元素「鐳」,任何號稱添加鐳的商品都廣受歡迎。 自一次大戰起,用鐳製成的發光塗料需求大增,從飛機、潛水艇、戰艦到士兵手表等都要使用塗料,供軍事使用。戰後,夜光表成為時髦熱銷品,而生產鐳表盤的公司宣稱鐳對身體有利而無害。 表盤塗繪這項精細作業由女工進行,她…
文/顧玉玲(北藝大文學所助理教授,北捷潛水夫症戰友團召集人) 借鑑歷史,從來不是促成我們「珍惜現在」,而是汲取前人的抵抗精神,面對當下的困境。「鐳女孩」這面鏡子,照見悲傷,也映現勇氣,在暗夜中發出瑩瑩微光。 預知死亡紀事 就在二十世紀前半葉的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因應戰爭需求而大發利市的鐳夜光塗料工廠,…
文/林宜平(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常用來描述辛苦工作的女性,不過在歷史上真有一群女性,她們因為暴露鐳,身體會發光發亮,她們用生命,讓我們進一步瞭解游離輻射的健康危害。 這幾年國際公衛學界倡議「預警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建議在科學…
「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年,你打算怎麼過?」小說《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描述,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互轟原子彈,導致北半球人口因為輻射污染而全滅,南半球僅剩澳洲存活,然而,澳洲人只剩下一年可活,因為屆時北半球的輻射塵將隨著地球運轉機制悄然抵達⋯⋯一本與當今局勢細密對話的重量級小說!本週《閱讀夏LaLa…
文/黃彥霖 我們都知道不該「以貌取人」,當然,我們也不該只因封面設計就以為自己明白書籍的內容。 話雖如此,但還是有人嘗試這麼做──而且還是嚴肅的科學研究機構!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MIT)自家的新聞平台報導,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最近和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Tech…
《輻射人》的故事始於高雄一件離奇殺人事件。報案人發現吊在路燈上的屍體,前往警局報案後被殺害,死狀正如前一具屍體,形成連續殺人事件。負責調查的警官,發現綽號順仔的男子是重要關係人。同時,屏東核電廠內發生殺人事件,死者是核電廠的外包維修人員。調查過程中,名字同樣也有「順」字的工人劉金順,因輻射過量送醫急…
有一群年輕人受了重傷,在刻意營造歡樂的場合裡,現在是主流媒體的關注焦點。 有一群韓國工人在台北街頭訴說身為關廠工人的無奈,在公司老闆的豪宅門前。 有一群相信農地用來交易買賣才是好事的人,到處買地、賣地、換更多的錢,而他們最近去了彰化縣。 有一群自稱代表民意的人,用法條提醒我們,有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的責…
文/黃士修(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 這個世界上,大概沒有其它社會運動,如反核運動這般,充滿違背科學的謊言。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福島縣發生規模 9.0 的大地震,隨之而來的海嘯沖毀了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備用發電機。在官僚文化的一連串錯誤決策下,錯失了黃金的應對時間;反應爐的冷卻系統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