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E書】專刊免費拿,買書再抽獎!

文/犁客 很多擁有權力的人──尤其是獨裁者──支持藝文組織或藝文活動,原因有部分自然是他們自己喜歡,畢竟也昰人嘛,總有些私心愛好;另一部分原因則是藝文組織或藝文活動在替他們擦脂抹粉歌攻頌德的時候很好用。 這第二個原因真正執行時還可以大略分成兩種情況:一是掌權者成立了專責機構,那些專責機構負責製作讓掌…

從《時代革命》到《香港第一課》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周冠威導演的紀錄片《時代革命》2021年7月在坎城影展首映,同年獲得台灣第58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以台灣與香港的關係、台灣與中共政權的關係而言,把獎項頒給這部香港人對抗中共政權的紀錄片似乎理所當然,但真看了電影,就會覺得這部片子的確值得肯定。 2…

電影美化性騷擾是可以的嗎?

答案是可以,但應該要有人指出相關社會觀念的問題,而且只要我們足夠謹慎,這些都可以和製作電影的言論自由不衝突。 電影《消失的情人節》在金馬獎得到五個獎項,然而一些人批評電影內容涉及美化性騷擾,把實際上是性騷擾、侵犯身體自主並涉及犯罪的事情,呈現得像是浪漫並令人同情的事情。這種批評不意外被說是「過於政治…

【一週E書】她走進鏡頭,讓你讀到你

文/犁客 大約一年前,2018年的11月17日,第五十五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獲得「最佳紀錄片」獎項;該片導演傅瑜上台領獎時,說「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我身為臺灣人最大的願望」──這句聽來「台獨」的發言迅速引發各種不同反應,出席金馬獎的中國電影…

【讀墨暢銷榜:這本是熱門話題!】Vol. 10:無論在聚光燈裡還是聚光燈外,這都是生活需知

到京都住兩年,做一部與台灣有關的金馬獎得獎動畫;到內蒙古找大象,拍一部與人生有關的金馬獎得獎電影。那些亮眼的獎項,來自靜默沉潛的文字,或許是自我探究的散文,或許是反映生活的寓言。 人生在世,有些時刻得成為為了領獎走進聚光燈下、舉手投足都被放大檢視的焦點人物,更多時刻雖然身處聚光燈外,但很明白典禮能夠…

《大裂》書如其名,徹底是本傷害之書

文/黃麗群 說起來我跟胡遷有兩面之緣。二○一四年他來台灣參加金馬電影學院,學程結業功課是改編一篇短篇小說,因其中有我的作品,便被主辦單位找去開了場兩小時的短會。 匆匆來去,印象裡就是一群敏思閃爍的年輕人,我昏頭昏腦,瞎說一場,會後卻收到胡遷認真寫了 e-mail 過來討論,態度大方,應對有古典的節度…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平平都是國族宣稱,為什麼涂們比傅榆無理?

在金馬獎頒奬典禮上,中國(大陸)演員涂們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台灣(台灣省)導演傅榆主張台灣是獨立國家。這兩個主張是統獨議題上長久以來相抗的主張,也常被當成對等的。 我同意這兩個主張相抗互斥,但我認為它們並不對等。它們並不是站在平行跑道上互相公平競爭的對手,在這篇文章裡,我會試圖說明:事實上,涂們…

為什麼是「金馬獎」而不是「金龍獎」呢?

文/每日一冷 每年到了十一月底、十二月初臺灣最重要的藝文盛事應該非金馬獎的頒獎典禮莫屬了。許多人在電視前屏息以待,期待著自己喜歡的影片、演員或是電影工作者拿下獎項,並被得獎人拿到獎座時的激動情緒給感染,典禮當天或隔天的娛樂版面也一定都是典禮相關的新聞。 金馬獎頒到了二○一六年已走到了第五十三個年頭。…

【果子離群索書】輕飄飄的舊時光,就這麼溜走──讀《回到六◯年代》

隱地寫年代之書,2016年7月首先推出七◯年代,三個月後的10月續出版五◯年代,最近又出版六◯年代,聽說八◯年代也完成了,短短幾個月內,筆耕不輟,寫了四個年代,四十年彈指而過,老當益壯有夠壯。 日前把新出版的《回到六◯年代──六◯年代的爬山精神》一口氣讀完。延續之前《回到七◯年代──七◯年代的文藝風…

【周浩正的編輯畢旅】人生畢旅四之二:蔡志忠就是在做他自己最喜歡的事

►►【周浩正的編輯畢旅】人生畢旅四之一:狂熱分子蔡志忠 3. 蔡志忠瑰麗、傳奇的人生,燃燒著我的心。 我和蔡志忠會面多次,他的故事即使相隔三十多年了,最精彩的部份,始終留存腦海。 譬如說,關於他的聰穎。 他的正式學歷,只有小學畢業(初中只混了一年多,便輟學了)。他說,唸了六年小學,經歷無數考試,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