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E書】書是反應社會重要議題的真正指標

文/犁客 從前從前,社會上有某個議題開始被重視、討論,初始的燃點常是報紙或電視新聞,再來是雜誌(用各種立場討論的和亂磳熱度的都有),然後是書;而這個議題如果持續到有專書論述,那麼討論的熱度大約就會再燒一陣子,深度和廣度也可能再深再廣一點。 (當然胡說八道的程度也可能升級,不過那時沒「網紅」沒那麼多,…

【布克新聞】S4EP01:編輯是不務正業?還是不誤正業?

編輯,可以當動詞使用,是「蒐集資料,加以鑑別、選擇、分類、整理、排列和組織」;也可以當名詞使用,指稱「製作、編輯書報雜誌的人」。但「編輯」的工作真的就只有「編輯」書報雜誌嗎? 不!編輯的守備範圍遠比想像中寬廣!不然就不會有傳說中的「編輯元素表」誕生了! 本集節目將透過《向編輯學思考》《編輯的創新與創…

年少時代,喝下一瓶文學能量飲──專訪陳玠安

記錄整理/鄭博元 大疫之年,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型態被改變了,人心也隱隱著透出對未來的不安。此時,透過文學、閱讀探尋一方平靜,是一劑良藥。「混亂世代中的文學對話」系列講座,將邀集不同領域的講者,分享閱讀與創作的啟蒙。自9月起至2022年2月,將於文房.文化閱讀空間展開一系列的精彩對談。 文學能量飲:「…

【東京名物・神田古本まつり】愛書人一年一度的朝聖之旅

文/文自秀 「書」,是什麼氣味呢?在愛書人的心中,書的氣味肯定是香吧! 倫敦大學可持永續發展遺產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從聖保羅大教堂圖書館參觀遊客的評論,加上讓人們吸聞舊書氣味提取物後的口述,有了「舊書氣味輪(Historic Book Odour Wheel)」這樣的紀錄發明。而愛書人形容舊書的氣味,…

記紅絲女子節──集體的子宮內膜增生,卻尚未剝落

文/林虹汝 雖然生理期結束,但每談一次紅絲女子節活動,都有一種排卵的感覺。 然而,排卵是什麼感覺,能夠「感覺」嗎?排完卵之後,有沒有誕生出一些新生命,現今還無法得知。說起來這樣的行為很像母魚或青蛙,那麼我現在就是在一畝池塘邊徘徊,等待那些透明的接觸發生。以我有限的卵巢,打破人類一個月一次的限制,試圖…

「為什麼要開出版社?」「因為不想害別人賠錢XD」──專訪早安財經發行人沈雲驄

文/犁客 「早安財經」四個字開宗明義宣告:這是一家以趨勢、經濟、商管及理財相關作品為出版重點的出版社,而多年以來,早安財經的確也將許多重要的商業著作引介到國內市場。 不過,熟悉早安財經出版品的讀者,大多也不難發現:早安財經的選書與其他商管書籍出版社相較,明顯有自己的獨門品味:易讀但立論扎實,焦點準確…

雖採用推理小說形式,但不希望只聚焦在找嫌犯──專訪《黃檸檬》作者權汝宣

文字/權汝宣;筆訪/犁客 《黃檸檬》乍看之下輕巧,但讀完會發現後勁很強,留有奇妙的酸澀後勁。故事的各個篇章由幾個不同角色在人生的不同時點敘述,從中可以拼湊出一棒發生在過去的少女謀殺案件(主述角色當中有一名是受害少女的妹妹),有受害者、有其他當事人,也有嫌犯。但從這些角色的觀點來看,又會發現,該起事件…

【一週E書】我可以自由地講,我為我講的內容負責

文/犁客 「有時我們容易把一個人神化,忘了他也是個活生生的人。」逗點文創結社的總編輯陳夏民,談起一本他最近編輯的書,講了這麼一句話。 這的確是我們在談論某些「非凡之人」時可能出現的偏頗。 我們當然知道那些「非凡之人」──倡議革命的英雄、衝撞體制的烈士、對抗強權的硬頸平民和獨排眾議的遠矚先知⋯⋯等等,…

搖滾樂能在戒嚴時期發展,想像起來很不合理啊──專訪熊一蘋

文/犁客 「那個其實是google到《桃色蛋白質》,」熊一蘋說,「金祖齡上節目,找余光和陶大偉,然後就瞎聊。」 《桃色蛋白質》是台灣有線頻道從前製播的一個節目,對台灣廣播歷史有點熟的話應該聽過余光、對台灣電視及電影歷史有點熟的話應該認識陶大偉;不過,得對台灣的搖滾音樂發展過程略知一二,比較可能知道金…

【讀墨使用祕技:電書就要這麼讀!】Vol. 14:網美與人妻的選擇!

文青網美會去朝聖(或打卡拍照之後就閃人)的獨立書店,經營者們多是用心選書的重度讀者,而且,也是Readmoo讀墨的好朋友──是的,雖然有些人認為「紙本」、「電子」兩種書籍載體彼此互斥,但那其實是沒有什麼立論基礎的誤解。就上述的獨立書店經營者而言,他們十分清楚,在服務讀者的層面上,這兩種書籍形式並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