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維佳 《設計嘴泡‧新台客》是一本為時一年多的採訪文章集結,由藝術家、設計家黃子欽訪談臺灣的九位藝術創作者。文章最早由「黃子欽的設計嘴,泡」專欄在「Readmoo閱讀最前線」線上刊載,這次出版書中更加入多幅受訪者們的藝術創作,配合訪談攝影、理念的對話交流,形成一場充滿生命力的臺灣當代藝術展出。 …
氫酸鉀的插畫像是在召喚日治時期的生活記憶工匠美學。他的畫中有當時阿公阿嬤的日式教育、時代歌曲、美術養成環境,仔細聽他談話,會發現他對於日治時期的台灣考究極深。 他總說,現在的台灣與以前的台灣不同,有了一層斷層,無論是美學、文化上都無法順利銜接;但我感覺他是以自己的風格在盡力弭平這個差距,他將生硬的台…
群星文化執行副總編輯/李清瑞 說到「台客」,你心裡浮現的第一個畫面是什麼呢?是陳昇、伍佰、MC HotDog 的台客搖滾?還是穿著藍白拖、嚼著檳榔、喝著保力達 B 的鄉土男兒? 「台客」一詞最初是在一種族群意識氛圍下誕生的詞彙,然而隨著時代變化,「台客」的意義也不斷地被詮釋,任何被認為很「台」的特徵…
文/黃子欽 日本時代、民國時代、電視時代、廣告時代、網路時代……,現在我很想有一個台灣時代。 讓我們來找一些台灣的圖像物件。日本時代是明信片,街道、景點、農業、風俗,一種殖民地的標籤印象。民國時代是洗腦課本,長江黃河萬里長城、反攻大陸、士兵剪影、眷村、梅花、保密防諜。電視時代是各種童年代言人,無敵鐵…
口述/黃子欽、何佳興、聶永真,文字整理/林毓瑜 黃子欽:二○一五年,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出版會出版了《T5:台灣書籍設計最前線》,訪問聶永真、小子、王志弘、何佳興、霧室五組台灣書籍設計師,及相關出版周邊,探討台灣近年裝幀出版的創作能量。聶永真、何佳興也到日本參加座談。 針對《T5》的日本衝擊議題,何佳興…
文/何宛芳 「這個大概就是我的起點,」採訪才一開始,黃子欽就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檔案夾,厚重的一大本,看得出有些年歲,但整理得十分清爽。 黃子欽邊翻邊回憶,那時候還在台南念高中,因為編校刊需要圖片,就用影印的方式做了拼貼:老家附近的魚塭、交錯出現的房舍與路燈灑下的街道,這些景物、線條,就是最初的創作源頭…
一、這次年假有九天,打算一定要做和一定不要做的是什麼?(從一定要讀完《追憶似水年華》到一定不下牌桌都可以) 台南老家要來大掃除,收納與清空。過年期間不想聽到敲鑼打鼓的新年歌,濃稠音波會讓人想撞牆。 二、覺得自己在剛過去那年最大的成就是什麼?(從練成單指伏地挺身到終於看過《星際大戰》都可以) 訪問很多…
採訪對談/黃子欽;整理/陳怡慈攝影/侯俊偉;作品提供/霧室 ➨➨上集回顧:【黃子欽的設計嘴,泡】設計封面像剪輯影片,要找出觸動人心的那一格──與設計工作室霧室對談(一) 在草圖上表達完整的想法,讓出版社安心,自己也能恣意發展 關於雙人合作模式,你們用這樣的方式來完成也很有趣,因為大部分的設計師都是單…
採訪對談/黃子欽;整理/陳怡慈攝影/侯俊偉;作品提供/霧室 對霧室的第一個印象,是《殺戮的艱難》的封面,長滿刺的倒立樹幹,每次再版時就加一朵小紅花,象徵枯木開花,讓這本書精神獨立起來,有了自己的時間感。 日本的《T5》稱霧室「手癖」,從字面上看,似乎是手感的加強版。《漢字的魅力》的手作餅干、《印度放…
採訪對談/黃子欽;整理/陳怡慈攝影/蔡仁譯;作品提供/小子 ➨➨上集回顧:【黃子欽的設計嘴,泡】我的工作就是要把正拳變壁咚──與設計師小子對談(一) 手工做稿有數位無法達到的溫度 我記得你以前做高雄電影節的一個作品,也是掃瞄寶特瓶。讓我想到曾經有個設計師喜歡掃描東西,掃描各種玻璃、寶特瓶,用掃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