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潤華 李經先生(盧飛白博士)於一九七二年三月十日病逝於紐約。這個可怕的消息傳出來後,認識他或知道他的學人都認為李經先生壯年病逝,確是中西文學的一大損失。 李經先生精研西洋文學理論,兼通中國文學,生平專心一志的研究西洋詩論和文學批評。他以研究艾略特詩論的批評體系為最有具體的成就,獲得英美學術界很…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蘇軾是既得其『知』,而無其『遇』。」——摘自《蘇東坡新傳》 最近出版新作《隱藏的說客》的洪財隆博士,是位極有意思的人。讀的是經濟,關心台灣社會政經現況與未來發展,平時又花心思探索人性、大眾心理,喜讀文學、歷史、行為經濟學相關書籍,也認真下西洋棋(甚至參…
▶▶上一篇:〈房思琪如何失去她的樂園(上)〉 在小說中,李國華是反派角色,是推動情節最主要的人物,沒有他的情色狩獵活動,天下便太平無事矣。可惜林奕含刻畫這個角色並未成功。為凸顯他的罪孽深重,作者把他妖魔化到極大值,對其生理的描繪大於心理的剖析,這位文學底子深厚,年過中年,有羅麗泰情結,色膽包天的國文…
於 2016/06/02 首播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了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副教授賀淑瑋來到節目現場,為我們領讀中國作家余華的長篇小說代表作《許三觀賣血記》。 《許三觀賣血記》描述文革時期的中國,一名以賣血維生的男子許三觀的種種經歷。雖然這樣的小說題材看似殘酷且哀傷,但是余華卻在他寫實主義的文字裡…
《小道消息》翻讀幾次之後,就失蹤了。想念大半年,日前終於出土。失而復得,載欣載奔,趕快重看,發現內容早已忘光。 忘記了也屬正常。札記類別的書,零碎不連貫,片片斷斷,本來就難記得。何況想要尋回《小道消息》,不為觀看內容,而是用來相伴。我要一本閱讀之書,在桌子或電腦前陪伴,刺激閱讀,激勵閱讀之餘勤作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