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湯姆.邵恩;譯/但唐謨、黃政淵 他常常睡到下午一、兩點,發現自己處在半夢半醒的愉悅、迷茫狀態,而且可以作「清醒夢」,也就是能意識到自己在作夢,並改變、控制夢的進展。「我記得有一些清醒夢是桌上有本書,我去看那本書,還可以閱讀文字,甚至還是有意義的文字。也就是說,我正在寫這本書,但同時也在讀這本書。…
文字/伊格言;筆訪/犁客 近年出版詩集、在影音平臺分析文本及電影的小說家伊格言,以《零度分離》重回小說創作領域。從「形式」上來說,本書收錄的篇章幾乎都是「訪談/對談」──無論是虛構世界裡,伊格言筆下主角在各個短篇中的訪談,或者是現實世界當中,伊格言與其他作家及評論家的對談;但細究內裡,非但短篇裡的是…
文/彼得.布朗(Peter Brown) 第一章 海洋 故事要從風雨、雷電交加,以及波濤洶湧的海洋說起。颶風呼嘯,徹夜肆虐。在混亂中,一艘貨輪正不停的…… 下沉 下沉 下沉 沉入海底。 那艘船留下數百個木箱,在海面上載浮載沉。然而,經過了颶風任意的拍打、旋轉和撞擊,木箱也開始下沉,一個接一個被海浪吞…
文/涂東寧 電影於我們而言是什麼?是對生活的儀式性感召。那麼生活於我們而言又是什麼?我們如何自光影裡找回與生命的連結?時光之硯站主、影評人張硯拓指出,電影裡的「色彩」運用是個重點。 「色彩在電影的運用,能帶來意在言外、劇情之外,屬於觀感、氣氛的東西。假如一部電影的用色豐富繽紛,看下來也會開心許多。」…
我很喜歡犯罪電影,無論是哪種類型的作品,只要有明確的犯罪元素,大多都能讓我樂在其中。舉例來說,像是懸疑驚悚的《控制》、帶有科幻元素的《全面啟動》、喜劇性質較強的《瞞天過海》與《大淘金》,甚至就連飽受批評的2000年版《驚天動地60秒》,都能讓我看得相當開心。 然而,在這些愉快的觀影過程中,只有一部作…
文/周芬伶 佩索亞雖被稱為詩人,然他最常被討論的卻是《不安之書》(《惶然錄》),一種界於散文與詩的奇書。他常將自己稱為散文作者,並在書中談到散文的藝術,許多年來這本書是我的隨身書,並用毛筆抄寫過無數遍,常在抄寫時落淚,他是如此空無,又是如此溫柔,文字像飄散的音符具體降落在眼前,或像一陣細雨飄落原野,…
文/犁客 或許有人認為科幻與奇幻是兩種天差地遠的類型,一個可能有太空船、機器人和雷射槍,另一個可能有魔法師、獨角獸和噴火龍,但事實上這是不很正確的刻板印象。科幻和奇幻類型的重點都在故事裡加入現實沒有的設定,不同的是這些設定有的用科學方式解釋(其中仍會有許多和現實科學不完全相符的部分),有的則用魔法或…
文/程小珍 寂寞讓你更快樂,我寂寞寂寞就好, 學會了生活能享受寂寞,可能是寂寞它考倒了我…………。你呢?你會怎麼,用人生為寂寞寫成歌? 「文字是會復活的灰燼,只是要用生命燃燒。」閱樂書店店長、主持人蔡瑞珊引用主講人馬欣《當代寂寞考》裡頭句子作為開場。這樣的氛圍,在今晚雨滴聲搭配著的書沙龍-第三場文學…
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星際效應》(Interstellar)一生至少要看兩次!一次是閱讀了基普‧索恩(Kip Thorne)的好書《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之前,另一次是之後。 即使沒有任…
昨晚作了什麼夢啊?還記得嗎?夢境的意義是什麼?夢對你預示了什麼?夢給了你意想不到的靈感了嗎? 我是個很會做夢的人。呃……其實這麼說,在科學上並不精確,應該說我是常在夢中醒過來的人。有時候大概記得自己的夢,大部分時候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有時候,在現實中有些場景突然間有種強烈的既視感,拚命回想才發現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