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意見 濃縮的時代裡,那些美好與墮落的人 發表於 27 12 月, 2021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完整文章
書單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終究要◯◯,不如一開始就◯◯ 發表於 10 12 月, 2021 By Readmoo編輯團隊 生活在台灣,如果你在解嚴之前接受國民教育,可能會覺得我們的國家強盛了五千年但從19世紀接到20世紀的時候一直被全世界欺負。如果你在解嚴之後接受國民教育,可能看法就會不大一樣,甚至會發現學長姊們認為的那個「我們的國家」,其實好像,呃,那個是「我們的」國家嗎?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故事一開始就是假的,但它要講的全是真的 發表於 27 9 月, 2021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一開始就是假的》一開始發想的概念不是假的,唔,不過也不是真的。總之那個概念和後來寫成這書的故事不大一樣,只是一樣不大正經。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六四爆發時,「現代養心殿」裡的老佛爺神秘的失蹤了兩週⋯⋯ 發表於 23 7 月, 2021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Wikipedia 文/蘇曉康 紫禁城乾清門西側路北,有個養心殿,著名的「垂簾聽政」遺址。東西兩宮太后坐在皇帝(同治、光緒)後面聽政,中間設置數重紗屏隔開。據說現在還是按當年原樣布置。清朝祖制不准婦人干政,以簾子垂下隔開,表示聽政的太后不在朝廷上,照現在的說法,是「不好意思」。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閱讀偵探社】看歷史就會發現,2020沒有比較不可思議 發表於 29 12 月, 2020 By 犁客 文/犁客 「白天一直看稿,晚上回家就不大想再看同性質的書,結果最近最常看的是Netflix彩色修復的紀錄片《二戰大事記》;」張惠菁道,「我先前對戰爭史比較沒有特別興趣,現在看紀錄片,發現其實很有趣。人在哪些時候居然做出哪些決定,相當不可思議,就像二戰時希特勒決定攻打勒寧格勒,純粹只是因為要利用城市的名字打擊列寧,沒有實際的戰略考量,但居然沒人反對他。」 完整文章
冬陽一直推 【冬陽一直推】這本《64》講的不是那個「六四」,那本「密使」講的是暗殺台灣總統!? 發表於 4 6 月, 2020 By 冬陽 Photo Credit: Unsplash 再聰明的人也會粗心大意地去相信, 連騙子都說不出口的故事。 ──《時間的女兒》 時值六月,有幾個日子總叫我浮想聯翩。例如六四。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坦克車換了另一種方式,進入這個城巿 發表於 27 5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韓麗珠 五月二十八日(星期二) 六月總是會下雨。但六月的雨的氣味,跟其他月份的雨天不同,那是一種關於記憶和謊言的潮濕氣味。 完整文章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每一條人命都有重量:陳夏民的2019人命書單 發表於 2 12 月, 2019 By 陳夏民 Photo Credit: 王志元 某一次演講,我提到了白色恐怖時期,國民黨政府曾經濫殺許多人命。此時,台下有一名婦人站起,一臉氣憤對著我與對談人(飛文工作室的負責人、小說家林峰毅)說:「哪有死那麼多人,不過才死幾個人而已!」我無奈表達了,就算只有一條人命,這種事也完全不應該發生。但她無法理解,仍悻悻然離去。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那晚,那些軍人一邊走一邊說:「我們不會傷害學生」 發表於 26 8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FHKE on Visual hunt / CC BY-SA 文/ 楊子琪(端傳媒記者) 她感覺,八九之後,「國家把你關在外面了,不讓你接近」,而香港慢慢成了她真正的家,「我要守護這裏(香港),就像我守護北京一樣。」 今年 54 歲的林亦子是一名香港西醫,她在屯門開設私人診所,每週六天、每天工作超過 10 小時,高峰期時,她試過一天看超過一百位病人。可每到 6 月,她會跌入另一個時空——1989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只有重病的國家死去,每一個人才能活著醒來 發表於 4 8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鴻鴻 〈一個人 vs. 一個國家──祭劉曉波〉 一個人死去一個國家的夢醒了 其實國家沒有睡著它只是在假裝作夢它在蚊帳後睜大眼睛看有誰膽敢作自己的夢有誰膽敢在夢裡唱自己的歌有誰膽敢指鹿為鹿、指馬為馬 國家沒有睡著它的收銀機 24 小時還在數錢它的戰士 24 小時在網路上四出偵騎活埋那些冒出頭來的風信旗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