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許多年前,俺參加了一個名叫《Taipei Noir》的企劃。「Noir」從「黑色電影」(Film Noir)而來,而「黑色電影」從「冷硬派」(hard-boiled)推理小說而來──冷硬派小說裡的偵探主角大多固守在一個特定城市,以城市為題匯集冷硬派…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推理小說歷史裡有些作者的名字閃亮得像星座一樣,即使不讀推理小說的人也可能聽過,讀推理小說的人不但聽過也很有可能讀過,甚至就是因為這些作者的作品才開始一個勁兒地讀推理小說,變成推理迷。這些作者為他們指引了閱讀的方向,勾勒了推理的模樣。 例如克莉絲蒂(…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我走了這麼遠是為了什麼?」 這句台詞出現在動畫影集《電馭叛客:邊緣行者》(Cyberpunk: Edgerunners)第六話開頭不久,主角所屬集團的領導者魅音(Maine)的自言自語。那是這部影集第一次真正觸動俺的剎那。 《電馭叛客:邊緣行者》…
文/犁客 古典推理有所謂的「黃金時期」,約莫落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也就是1918年到1939年這二十年。稱之為「黃金時期」自然因為在這二十年間投入這個類型創作的寫作者多,一方面奠定了類型的某些基礎,一方面開發了各種可能。 多數讀者熟知的古典推理名家、多數改編作品選擇的經典原著,常常出現在這個…
文/犁客 在華文創作領域裡,葉桑是位傳奇人物。 在林佛兒創辦的《推理》雜誌裡,葉桑發表過超過三十篇作品,1987年「林佛兒推理小說獎」第一次舉辦,得獎作品中也有葉桑的創作。不只推理,青春校園、愛情、奇幻⋯⋯葉桑幾乎不曾限制自己的創作類型,多以短篇為主,光是1985年到1995年間,就出版了十三本短篇…
文/犁客 「今天的『推理自然入門課』,不是要講自然課;」理工科系出身、在中央廣播電台主持「名偵探科普男」節目,同時也擔任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的冬陽,講座一開始就解釋自己給定的題目意義,「而是讓大家『自然而然就愛上推理』的入門課。」 畢竟,大多數讀者開始閱讀的情況是走到書店新書區,被某本書的書名、封…
讀經典無感,讀別人推薦的書無感,自己推薦給別人的書別人讀了也無感,這些情況在我們漫漫的讀書生涯裡總會遇上。有些時候是我們和那本書相遇的時間不大對,有些時候是方式不大對──繞個彎轉轉脖子對方看起來就變得順眼了,有些時候則純粹是我們和那本書不對盤,就像在我們漫漫人生總會遇上的很多人。 沒有什麼書是非讀不…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本文涉及小說《野獸該死》及《幻影女子》情節,請自行斟酌閱讀 讀《野獸該死》(The Beast Must Die)的樂趣,和讀《幻影女子》(Phantom Lady)有點類似。 這兩本書都是推理小說,都有死者,都有看起來應該就是凶手的嫌犯,而兩名…
編譯/愛麗絲 疫情肆虐,各式防疫措施下,習以為常的生活被迫改變,這番場景,讓我們彷彿置身於科幻小說的描述之中。「作為科幻小說的愛好者、作家、編輯和講師,類似場景無疑已出現在我腦海無數次,」卡內基梅隆大學科學學院(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s Mellon Co…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卜洛克(Lawrence Block)的「史卡德」(Matthew Scudder)系列小說,俺是從《到墳場的車票》(A Ticket to the Boneyard)開始看的。這不是系列的第一本──其實已經是第八本了,不過當時俺並不知道;也不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