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的蘇聯跟我所認識的那個蘇聯,完全沒有相似之處

文/維多利亞.貝林姆 Victoria Belim 譯/鄭煥昇 弗拉迪米爾伯父跟我鬧翻,是跟他同名那個人(普丁)併吞克里米亞的一個月後。特拉維夫(Tel Aviv)時間的凌晨三點,他寄給我的最後一封訊息是,我們家族應該要對蘇聯感恩戴德。早上八點,人在布魯塞爾(Brussels)的我一面讀著伯父的這封…

死刑,我們有把復仇權利交給國家嗎?

有種支持死刑的說法認為,在建立國家之時,就如同我們交出了暴力、偷竊等權利一樣,我們把復仇的權利讓渡給國家,因此國家不但有權利替被殺的人復仇,也有義務這樣做,否則就是辜負當初對我們的承諾。以下我試圖展開這種說法,並說明它可能有哪些問題。 我們放棄的那些權利,現在全都在國家手上嗎? 有些人對國家的想像是…

【經典也青春】不凡不羈的「小巨人」──陳瀅如談陳柔縉的《宮前町九十番地》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我十多歲時去看達斯汀.霍夫曼主演的電影《小巨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劇中的一段台詞:「我笑得出來,所以才能活到現在!」 日後這句話甚至成為我面對各種磨難時,腦中自然浮現的鼓舞,然後,我也活到了現在。 讀完《宮前町九十番地》,激動莫名,非常喜歡陳柔縉的筆,…

【經典也青春】如果國民黨贏得了1949年的國共內戰?──廖偉棠談陳冠中的《建豐二年:新中國烏有史》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每年春天台北的盛事之一就是由台北市文化局主辦、《文訊》雜誌規劃執行的「台北文學季」了。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單元之一為「國際作家」,2022年邀請到的是一代文藝復興人、香港重量級作家陳冠中。 「經典也青春」節目配合這項亮點活動,將一連兩集介紹陳冠中的代表作。…

【經典也青春】聆聽一個被迫沉默的聲音——沐羽談米蘭.昆德拉的《笑忘書》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十多年前以《灰色的靈魂》和《林先生的孫女》在台灣引起關注,並曾於2017年的台北國際書展受邀來台與讀者見面的法國作家菲立普.克婁代,在2018年中出版了一本我非常喜歡的小說《托拉雅之樹》。 這本書是為了紀念去世的好友歐傑。 其中第十三章寫他去醫院探望歐傑…

【布克新聞】S3EP19:國家從來不請問:《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

舞鶴有一篇小說叫做〈逃兵二哥〉,小說裡透過主角的逃兵生活,探問了一個非常深刻,卻難以回覆的問題:「為什麼人一出生便要隸屬某個國家?為什麼國家從來就不必請問一聲你願不願意當它的國民?」 多數人一出生便會被賦予來自國家的身分,我們多半無從選擇。然而,國家體制可以是保護,也可以是迫害,臺灣戒嚴、白色恐怖時…

【一週E書】有些人就在我們的想像之外生活

文/犁客 大多數人都不會否認,「真實事件」聽起來比「虛構」有份量,就算同為「虛構」的小說,「改編自真實事件」聽起來都比完全出自作者想像的虛構故事多了點「什麼」。 那個「什麼」是什麼呢? 人對世界的關心大抵從自己開始。這東西我能吃嗎?那東西會傷害我嗎?我如果幫這些人做了什麼,他們會回報給我什麼?──諸…

【經典也青春】歷史之心,科幻之眼 ——朱宥勳談葉言都的《綠猴劫》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綠猴劫》於1987年首次以《海天龍戰》為書名出版,到今年第三次出版已歷經32年,期間始終受到各種好評、研究、分享,但在新冠疫情爆發後,更凸顯其令人驚異的預言性,並引發另一波閱讀及探討熱潮。 領讀人朱宥勳有獨到而深刻的解讀,摘要如下: 一、這本作品最厲害…

【經典也青春】559人的追尋——龐文真談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值得慶賀的第300集,「經典也青春」邀請到百忙中抽空前來的本節目發起人,讀墨Readmoo電子書執行長龐文真來談,幾乎公認的經典第一名:《戰爭與和平》! 長達一百多萬字,559個以上的登場人物,四大巨冊的戰爭與和平,該從何說起呢?文真花了近一年的時間讀完…

【經典也青春】我覺醒,我批判,我反抗——朱嘉漢談赫伯特.馬庫色的《單向度的人》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我向嘉漢及聽眾們坦承,《單向度的人》是近年來少數重新喚起我內在的激動與熱血的書,我甚至坐不住。尤其本書共三部的第一部第三章〈不幸意識的征服:壓抑性的反昇華〉談文學與藝術存在的必要性與危機,更是深有所感。由於社會角色、個人經濟考量或已內化的目標導向,若非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