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麗絲 「我就是比較癡心的讀者吧,閱讀過往幫助我度過很多人生低谷,如果能讓讀者和適合他的書相遇,那種命定的感覺真的很棒呀。」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臉龐泛起笑意,這也是她 2019 年撰寫《用書脫魯的一生閱讀術》、近期接續出版《用書打怪》的寫作初衷。《用書脫魯》以「撕下每個人身上的標籤」為主軸,…
側記/Mitty Wu 「這個社會文不文明,要看這個社會如何對待他的古代。」 羅智成《諸子之書》的構想來自他學生時代面對各式穿統典籍的感觸,希望賦予這些久遠的心靈現代化的體悟,不過度依賴真實的歷史或是文化,只要是感到興趣的精采古人,他都會加以虛構的想像與個人的解讀,進而編織成有趣的篇章。 而《諸子之…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寫古典文學的人與事,用現代語言模擬當時情境,對一般讀者來說,讀起來頗有親切感。例如書中首篇談到《論語》,此書除了是孔門師生對話紀錄,另有一部分,祁立峰給它的定位為「老師與學生互譙的紀錄」。此外還有老師譙學生的記載,這些同學,像樊遲、宰予等,「平常不發文也不常發言,但每次就是扮…
以前我們中學讀文化基本教材,講到墨家大概就是把「兼愛」、「非攻」這兩個關鍵詞畫重點就行了。再講細一點,介紹墨家的非樂、薄葬等節約政策,大概也差不多了。我們之前介紹過孔子的劣徒們,其中有個被他罵「朽木不可雕」的宰予,就對儒家守喪提出反駁,而不為了喪葬禮俗耗費太多資源和社會成本,基本上就是墨家的主要政見…
之前我們介紹過《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中許多老師沒教的事──像《論語》裡的假掰事蹟,或莊子惠施的嘴砲實錄。但說起諸子百家爭鳴的自由年代,最該介紹不容遺漏的應當是先秦的引戰王檢舉王《孟子》。 孟子本名孟軻,他提出的「性善論」最著名,且如他那句「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的名言,在那個嘴砲無敵、民智大開,甚或…
日本昭和時期作家中島敦的《山月記》最近於台灣出版,這部改編自中國志怪史傳的小說,絲絲纏纏,將古典文獻中幾個生硬冷澀卻又身世驚奇的人物,以更體貼更柔軟的模型再以重塑,宛如水泥混摻了乳膠漆,將原先平板板訂在牆面上的名字,稜角玲瓏地勾勒出來。 這其中,就包括了《論語》中的孔子和子路。 讀過「中國文化基本教…
文/楊照 墨子對於封建體制明顯抱持著批判、敵視的態度。他和孔子面對同樣的時代困局,兩個人提出的因應之道,卻截然不同。孔子崇尚西周盛世,致力於挖掘周文化的底蘊精神,期待藉由回復那樣的人文價值精神,來挽救時局。 墨子卻從來不屬於封建貴族階層,他不曾切身浸淫於孔子念茲在茲的西周文化,更無感情可言,因而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