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業鑫 時代雜誌(TIME)在2022年9月10日刊登了一篇題目為「當老闆試圖要『安靜解僱』你,你怎麼辦?」(What to Do if You Think Your Boss Is Trying to ‘Quietly Fire’ You),引發全球熱烈廣泛討論。 網…
作者:夏恩.派瑞許(Shane Parrish);譯者:朱靜女 如何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在哪? 在我們的能力圈之內,我們會確切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我們能快速、準確地做出決策。我們擁有詳細的知識,知道要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做決策可能需要哪些其他資訊,或有哪些資訊並不可得。我們知道什麼是可知的,什麼不可知…
文/達賴喇嘛、戴斯蒙.屠圖、道格拉斯.亞伯拉姆;譯/韓絜光 在很多方面,悲傷這種情緒讓我們願意尋求彼此的支持和扶助。大主教闡述這一點時形容得很美,他說:「如果因為凡事順心如意,我們才有今天的交情,那我們不算真正親近彼此。是那些困頓的時光、那些痛苦的時刻,是悲傷和哀愁,將我們緊密交織在一起。」因為悲傷…
作者/萊恩・霍利得;譯者:劉盈君 不久之前,我們還會關心作品的創作者是誰,是哪家公司推出的電影,哪家出版社出版的書,或哪家唱片公司推出的專輯。公司聲譽的一個利益,就是降低部分行銷負擔。但隨著製作成本快速降低,很多人都能創立慈善機構、寫書、製作短片,甚至快速創業。製作的民主化是好消息,讓像你我這樣的人…
事實上,與日俱增的千禧世代與Z世代,對職場要求有增無減,也日益嚴苛。他們對職能學習與發展具有高度期待,渴望資訊透明,擁有更大的工作彈性。比起其他世代,他們追捧職場自由文化,期望工作項目自主、行動進度自理。無論上班時間或辦公地點都能來去自如,滿足個人需求。除此之外,全球化帶來的瘟疫,經由先進科技的推波助瀾,顛覆職場一切。 諸如年輕世代趨之若鶩的WFH居家上班模式、不必飛行出差的線上會議、行動載具的即時溝通、方興未艾的零接觸經濟等,正四處竄行。始料未及的疫情,不僅提速各行各業的數位轉型, 也為上班族經年累月苦惱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找到一帖解方。回到現實面,現代企業如何打造新世代嚮往的職場 文化?如何注入自由自主的工作氛圍?
新一代的 B2B 產業客戶,多為數位原住民,也屬於偏男性的千禧世代。他們在顧客購買歷程中,強烈依賴四通八達的社交網路提供訊息。 這群人下班之後也是消費者,他們體驗到B2C廠商發揮現代科技的便利性,並從中享受前所未有的服務與產品。耳濡目染的結果,轉而期待為企業採買時,也能擁有等量齊觀的高品質品牌體驗。隨著 B2H 的概念被廣為接受,B2B 的品牌溝通,也從傳統著重產品訴求的理性天地,轉向邁入灌注情感的人性世界。
在新冠疫情蔓延期間,還有個議題的爭議性不下於疫苗,亦即是否該讓學校停課。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間,世界各國幾乎都曾因新冠疫情延燒關閉學校。2020年4月是疫情高峰,全球有幾乎95%的學校停課。到了隔年6月,也只有10%的學校部分開放。學校停課的理由充足。孩童在學校裡互動頻繁,原本就是普通感冒和流感的溫床,換成其他病原怎會不同?而對於學校教職員來說,他們的職務並不包括冒著喪命風險工作。要求年長教師在疫情期間親自教學,而且是在沒打疫苗的情況下,等於要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工作。
含有新冠的氣溶膠可能會漂浮好幾公尺遠,端看室內溫度、氣流、溼度等條件而定。這代表什麼?氣流和通風很重要。盡量安裝優質的空氣過濾網以移除氣溶膠,沒辦法的話,也有更簡單廉價的選擇:打開窗戶。
一項喬治亞州的研究顯示,利用開門、開窗或風扇來稀釋空中微粒的學校,新冠確診數比其他學校少了30%;加裝空氣過濾網的學校,確診數更少了50%。
如果要在清洗物品和改善通風中二選一,你應該選擇改善通風。
文/歐倫.克拉夫;譯/廖建容 每位買方的風險容忍度(或是我所謂的「新奇偏好臨界點」)略有不同。一旦你把買方逼得超出這個偏好臨界點,焦慮、壓力和一大堆問題就會湧現,然後他就會開始收手。 我的團隊和我發現,當你介紹嶄新的特點、吸引人的概念、狂野的點子和前瞻思維時,若要不超過那個新奇偏好臨界點(如此一來才…
文/愛麗絲 「一開始考記者,其實是因為我女朋友是記者。」洪震宇求學時讀社會學,也對人類學等人文學科及管理學科有所涉略,投入職場後第一份工作選擇記者,表面原因或許令人莞爾,但真正原因是他的碩士論文研究台灣金融體系背後的運作模式,他認為只有透過記者工作才能深入了解與觀察經濟運作的方式,沒想到記者一做就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