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犁客 終端的使用者/消費者小小的行為更動,可能引發大大的產業變化。舉例來說,某甲從每個月到大賣場買衛生紙回家,變成到購物網站下單要廠商按時寄衛生紙到家裡,對某甲而言,這麼做或許為了節省時間或油資,但更可能是為了方便(平常上網時就可以順便處理掉這類瑣事,不用特地再跑一趟),可是對通路端而言,這就發…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在出版產業工作,常會發現一些奇妙物事。 例如書的庫存。 庫存與三件事直接相關:印量、銷售狀況,以及倉儲相關的成本。 一本書第一次付印時,稱為「初版首刷」,爾後加印就是「再刷」、「三刷」等等一路刷下去;假若因故重新製版──可能是發現內文需要修正,或者…
文/犁客 很多讀者不知道,賣書這行最可怕的事,在印完書之後才會出現──什麼?賣不出去?書賣不出去當然很可惜,畢竟這是作者的心血、編輯的眼光、設計的巧思,加上樹木的犧牲才做出來的,沒人喜歡很難不令人喪氣;但這不是最可怕的事。賣書這行最可怕的事,要在「書賣不出去之後」才出現。 那就是庫存。 實體書印好送…
任教於大學的朋友忽然敲我臉書,問:一本書印出來,到讀者的手上,這中間是有甚麼過程?真正困難的是甚麼呢? 朋友會這麼問,原因是他們學校的出版中心預備大張旗鼓出版一套文學叢書,要找他開會共商大計,但他的顧慮是通路在哪呢?出了書送不到讀者眼前不是變庫存嗎? 確實,大部分大學出版社都面臨類似的問題。通路打不…
今年「1111」光棍節我終於用了淘寶,成為「假貨天堂」裡的一個沒有品牌維護意識的消費者。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在上面買的東西超過過去一年在露天拍賣上所買東西的總和。 連我自己都很好奇,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消費行為。以下是我注意到的差別。本文不打算討論兩岸間第三方支付功能的強弱,畢竟那還牽涉政府管理或…
我的時間線上出現一則香港消息,三中商大批退回上書局書籍 鄺穎萱:被趕絕至「全軍覆沒」,新聞說: 曾出版多本支持佔領運動書籍的小型出版社上書局,自去年 12 月底開始,遭三聯、中華、商務三大書局的中資母公司聯合出版集團大批退書。 不只庫存大批退回,新書訂貨量也嚴重萎縮,詢問店員得到的回應是,我們就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