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選之人》裡的性騷擾:為什麼戰犯是簡成力

「如果我們因為這樣選輸了,你們就會被當成戰犯!」 「高副,你不能倒果為因。我們不是戰犯,簡成力是戰犯」 在台劇《人選之人》裡,公正黨組織部的簡成力是眾人皆知的豬哥,屢次性騷擾女黨工,然而事件總是被組織部張主任壓下,最後離開的都是女性。在《人選之人》第一季裡,簡成力性騷擾新進黨工張亞靜,反被壓制在地。…

我很想大聲說:這位主管,你知道「隨意觸碰」可算性騷擾嗎?

文/青(@163______________) 我總是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不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 那天我陪H去參加一場企業說明會,基於擔心所以決定過去陪她看一看,那是一場進公司前的導覽說明。 我們開了很久的車終於到這家公司,是很高的大樓,她看起來很興奮,一眼就看到主管和旁邊的女員工們老早…

電影《她有話要說》贈票活動|在潛規則的世界裡,不再沉默

二度入圍奧斯卡金像獎女演員凱莉墨里根(《花漾女子》、《名媛教育》)以及柔依卡珊(迷你影集《美國外史》、《愛情昏迷中》)分別飾演《紐約時報》記者茱蒂坎特與梅根圖伊,她們聯手撰寫了這個世代最重要的一篇報導,進而引發 #MeToo 運動(#我也是反性侵運動),不但揭發了好萊塢數十年來默許的性侵真相,也永遠…

紐約時報記者揭發哈維.溫斯坦惡行,從第一通電話開始

文/茱蒂.坎特、梅根.圖伊;譯/游淑峰 《紐約時報》對哈維.溫斯坦的調查工作,是從一個最有希望的,但卻連接電話都不願意的消息來源開始。 「事情是這樣的,我已經好幾次被你們家的報紙不堪對待,而且我相信問題根源是性別歧視,」[1] 演員蘿絲.麥高恩(Rose McGowan)於二○一七年五月十一日這麼寫…

「直男行為研究社」會讓男性受傷,還是有所學習?

「直男行為研究社」這個網路社群刊登許多男性與人訊息對談表現不恰當的截圖,如過度自誇、看不起人、預設別人要給自己面子,甚至謾罵、羞辱、性騷擾等等,雖然這些截圖都隱去當事人資訊,但依然引起爭議。許多人(多半是女性)表示同感,並在留言區分享自己也遇過類似情況;但也有許多人(多半是男性)批評直男行為研究社此…

他們會用「我很看重你」之類的話,讓你難以拒絕那份「好意」

文/洪承喜(홍칼리/Hong Kali);譯/施沛 我當時正和某文化企劃團代表在他的辦公室裡談話,邊喝啤酒邊分享我做過的事情及長久以來的煩惱。我那時非常需要文化企劃領域前輩的建議和幫助,他也很清楚這件事。 就在談話差不多結束時,他吹熄了原本放在我們兩人中間的蠟燭,靠近我問道:「我可以吻你嗎?」接吻也…

【讀者舉手】難以預測的零工生計──讀《接單人生》

文/翁玉玲 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送服務,不只提供許多人生活上的便利,在疫情期間也提供居家辦公或居家隔離休養的民眾日常安頓和穩定心情的管道,《接單人生》是偏向研究性質的一本書,透過近距離觀察,剖析零工們從事此行背後的原因。 研究視角探訪零工實況 以Uber、TaskRabbit、Airbnb、Kitch…

毋需上網,你已身處網中──談陳浩基《網內人》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一名少女在地鐵遇上性騷擾,幸而旁邊的中年婦人解圍,群眾當中有人幫忙把嫌犯逮住。嫌犯認罪之後,網路論壇出現一篇貼文,直指少女誣賴好人,而且過往便已素行不良。有人在網路上公開了少女的真實姓名和就讀學校,少女開始承受來自網際網路和現實世界的壓力與惡意,最…

女生才會經歷的事?!

文 /追蹤團火花;譯 /胡椒筒 上大學後,我才切身感受到「女生才會經歷的事」。思想和身體讓我感受到性別歧視,憤怒、委屈、挫敗、強迫和愛,粗魯地參雜在這些經驗之中。 剛入學時,我參加了系上的MT[1],跟學姐在宿舍裡玩紙牌,其中一個現在已經沒有聯絡的學姐說我棱角分明的下巴和單眼皮,看起來一臉「男相」,…

知道自己有多無知,才能成為更好的人:《這不是沒關係》

《這不是沒關係》這本圖像小說畫得很漂亮,看了心情會很差,因為每個故事都跟性騷擾和性侵有關。書名取得很好,因為很多人並不知道有些事情並不是沒關係。 例如我臉書上過去一個月最多人留言的文,是一則關於電玩的新聞,講將近六成女性玩家為了避免被騷擾會刻意隱藏性別。在貼文底下,超級多人現身說法。又例如我往往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