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E書】「你能不能和我交往?」是比「吃碎玻璃有什麼好處?」更危險的問題

文/犁客 好一陣子沒再聽到Galactica的消息,直到上週。 2023年5月3日,聯經出版、《聯合文學》雜誌與Readmoo讀墨電子書舉辦《寫給Aillen的情書:真人 vs. AI ChatGPT互動小說計劃》電子書發表會,這是個讓作家與AI相互通信、共同構成文學作品的創作計劃,由四名作家(人類…

爸爸看不到女兒,老公看不到老婆,女友看不到男友,這就是選舉。

文/陳冠穎 你想像中的競總行政部長什麼樣子? 桌上堆疊著可將人隱形的厚重文件,透明桌墊上擺著還在冒煙的鐵製保溫杯,戴著細框眼鏡、頭頂小捲髮的嚴肅行政阿姨,不帶任何感情地說:「下週將證件和這張單子上的文件帶來。」 冷冰冰的語氣讓你知道是時候該閃了,於是你逃離似的退開,小心翼翼關上行政部的門。憋了好久的…

「投票日這種天氣真是太糟了。」

文/賀景濱 小說,作為能包容各種文體的敘事藝術,其實也有很無力的時候,尤其是碰到性與政治時。從來,性就是只能做不能說的禁忌,政治更是謊話連篇的權術。米蘭.昆德拉說過,小說是道德判斷止步之地,但即便過了二十世紀,能在這兩個領域嶄露頭角的作家,仍然屈指可數,例如蘭陵笑笑生、例如D.H.勞倫斯、喬治.歐威…

投票年齡下修到16歲,學生開始跟我討論候選人政見

文╱楊佳恬 你知道奧地利的投票年齡嗎?二十歲?十九歲?十八歲?十七歲?公布答案:十六歲。 下修投票年齡帶來的社會改變 奧地利的選舉投票權年齡本來為十八歲,在二○○七年,國會順利的把投票年齡下修到十六歲,因此,奧地利也成為歐盟中第一個其公民在滿十六歲後,就可以行使全面性投票權(除了總統、國會、邦議會、…

換上有色人種的皮膚就是多元文化?巴諾書店中止黑人歷史月爭議活動

編譯/愛麗絲 1915 年,卡特・烏德遜出版《黑人遷徙百年史》(A Century of Negro Migration,暫譯)。在書中將 20 世紀初,大批非裔美國人為了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由美國南方遷徙至北方的大遷徙,定義為黑人文化的嶄新階段。隨著黑人識字率因遷往城市逐漸提高,卡特也因此書成名,…

散佈恐懼給對的人,她成了英國脫歐的幕後推手(下)

文/布特妮.凱瑟;譯/楊理然、盧靜 當我回到倫敦時,兩個組別的資料建模結果已經出來了。至少初步看起來,這些資料非常有用。 大衛發現,「脫歐群體」由四個子群體組成。我們的訊息傳播團隊幫這四個子群體取了綽號:「熱情運動分子」(Eager Activists)、「年輕改革者」(Young Reformer…

如果強制投票,對促進民主討論有幫助嗎?

文/彼得.辛格;譯/李建興 身為澳洲公民,我在最近的聯邦選舉中投了票。大約九五%澳州登記選民也投票了。這個數字跟美國的選舉形成強烈對比,二○○四年總統大選投票率只勉強超過六○%。在總統任期的期中國會選舉,通常只有不到四○%的合格美國選民會去投票。 這麼多澳洲人去投票是有理由的。一九二○年代,投票率低…

選民大多是信徒,誰有能力供應假象,就能輕易當上導師

文/布萊恩.卡普蘭;譯/陳鴻旻、潘勛、劉道捷 多數先進國家愈來愈執著於國際競爭力,但不應視其為有理有據的顧慮,而是儘管反證排山倒海而來,卻依然相信著舊有觀點。民眾顯然很相信這一套,以至於那些宣揚競爭力教義的人,明顯傾向以草率、漏洞百出的計算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克魯曼,《流行的國際主義》[39] 我…

投票的比喻

文/瞇 投票的比喻 「你把票投給那個不可能選上的人,他的知名度那麼低,沒人認識他,又沒有強力背景做靠山,把票投給他根本就是浪費。」 「嗯,很有可能會浪費掉。不過,投票就像料理東西軍那樣,票數多的那方就可以吃到主廚料理,票數少的那一方就是全輸什麼也吃不到……」 「對呀,我的意思就是那樣,你把票投給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