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意見 【經典也青春】舌尖上的鄉愁——瞿欣怡談梁實秋的《雅舍談吃》 發表於 18 6 月, 2021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小貓瞿欣怡開宗明義即說,這本書表面寫的是食物,事實上寫的是鄉愁。是故鄉北平兒。 梁老大量地寫北平的食物和餐廳,吃喝的模樣與軼事使北平的一切鮮活起來,另也兼及回顧了動亂流離後移居的台灣和美國。 我不禁有些感慨,全球化大概終將使得各地口味越趨一致化,這樣冶於一爐的食物滋味,會不會也讓我們的鄉愁雷同,甚至消逝?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莎士比亞說詩人不屬於這紅塵俗世,當代詩人卻不乏比常民更俗世之流。 發表於 18 3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Dr Les (Leszek - Leslie) Sachs 文/陳克華 「詩想」一路寫了幾年,我想談的,表面上也許是詩,但其實是人。人的品質。 寫詩的人,應否具備某種程度上的「詩的美德」──既然詩人在許多時候並不抗拒享有社會名聲、地位,甚至金錢,和來自大眾的榮寵? 但何謂詩?何謂詩人?又何來詩的「美德」? 梁實秋引西哲的話說歷史裡的詩人看似神聖,但住在隔壁的詩人往往只是個笑話。這個「笑」裡,除了可能的有趣、怪誕,可還藏有幾分輕蔑和不屑? 完整文章
專訪 不正經也不藏私的藏書鄉民──專訪《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作者「藏書界的竹野內豐」 發表於 30 8 月, 2016 By 犁客 文/犁客 「本土意識的抬頭,其實與政府前幾年過度親中的態度有關──因為那個傾向實在太明顯了,大家就被搞得很焦慮;」黃震南說,「所以大家就更想要了解臺灣、了解自己生活的所在,於是PTT八卦版上關於臺語、臺灣文化和歷史事件的問卦,就越來越多。」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蘭姆姊弟的改寫提升了莎士比亞的文學地位,而他們認為透過閱讀,才能真正體會箇中美好 發表於 29 2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ublic domain 文/耿一偉 (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台北藝術大學與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 《莎士比亞故事集》是由蘭姆姊弟(Mary & Charles Lamb)合著,最早發行於一八○七年,幾乎是兩百年前,而蘭姆姊弟活躍的年代,是英國浪漫主義盛行的時候。瑪麗‧蘭姆與查爾斯‧蘭姆,都是倫敦文學圈的一員,裡面包括了詩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日常街景沒有變。變的是觀者的眼睛──記「台北城市散步:水瓶子的城市故事」 發表於 15 4 月, 2015 By Wolf 文/犁客 午后微雨,帶著古意的日式庭園,一群人正忙著戴上剛領到的導覽耳機。 「這裡是洋和混合的風格,所以會看到百葉窗加上雨淋板的組合;」導覽員領著大家走向庭園的後側,「這裡原來還有個水池,現在已經被填起來了。水池不是用來游泳的,它可以蓄水防火,還可以當成天然的冰箱。」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學者散文代表作 發表於 22 3 月, 2015 By Readmoo編輯團隊 「人性觀察」與「人生感觸」是作者創作的主軸,他常以細膩的情思、諧趣的文字,從不起眼的人事物中挖掘豐富的意涵,勾勒世間百態。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