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嘉瑋 (I) 身為旅客,我以為飛行是自己的選擇:我決定幾點從哪裡起飛、何時到哪裡降落、搭哪家航空、坐哪種艙等、吃哪項餐點。可能來回都是搭同一家航空公司,也可能去程搭這家、回程搭那家。可能是價格的問題、可能是信用卡可以累積哩程,每一趟旅行,充滿不同的選項任我選擇。但這些選擇真的都是自己的選擇嗎?…
文/尹高恩;譯/簡郁璇 就像排除日常生活的危險要素、刨去馬鈴薯表皮的嫩芽、取出卡在皮肉間的子彈般,人們想要抽去災難,盡可能離自己越遠越好。不過,也有人特意去尋找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危險元素。他們帶上緊急求生工具、自家發電機與緊急帳篷之類的東西,四處搜尋能稱得上是災難的玩意兒。也就是說,有人會去尋覓流入…
文/湯舒雯 有一天我的腦海裡忽然浮現一個念頭:「杜甫他不知道恐龍曾經存在。」我已經忘記那是在一次關於杜甫的、還是關於恐龍的閱讀時浮現的念頭。死在七七○年的杜甫,不知道一八二二年在英國被初次發現的恐龍,曾經存在。他所寫的每一首詩,都是在不知道「這個世界上(竟然)曾經存在過那樣一種龐然大物」、以及「那樣…
文/大衛.華勒斯—威爾斯;譯/張靖之 實際情況比你以為的還要糟,而且糟很多。 有人主張氣候變遷是個緩慢的過程,這是個美麗的謊言!就和氣候變遷不存在的論調一樣害人不淺,因為這個主張還造成了幾種錯覺,讓我們以為可以安心。 這些錯覺包括全球暖化是在北極上演的事,離我們尚遠;只會影響海平面和海岸線,不是鋪天…
文/戴安.梅爾斯 災難創傷有兩種類型: 個體創傷(Individual trauma)被定義為:「一種精神上的打擊,帶著殘忍野蠻的力量突然打破一個人的防衛,因此人們無法有效地面對它。」 集體創傷(Collective trauma)則是:「一種對於社會生活基本網絡的打擊,破壞了人們彼此維繫的連結,並…
編譯、整理/陳慧敏、何宛芳 暢銷書常常都是電影取材的重要來源,在等著電影上映前,不如先找個幾本書。預習一下故事情節吧。2015年,將有高達 22 部自書籍的電影即將上映,題材從科幻、犯罪偵探、青少年、愛情、災難紀實等,包羅萬象。影迷和書迷可以依著電影放映日,安排年度電影好書清單,做足功夫,比一比電影…
文/犢玫瑰 「當眾人在指責一個的『惡』的時候,最大的惡意是在眾人之中,而眾人的惡意是殺人的動力,大家急於要把一個人判死刑、要他死,這是很恐怖的,但我們的媒體不會去檢討這樣的東西,甚至『偽善』,那才是最可怕的事。」 桃園新屋保齡球館火警案,六位打火弟兄因公殉職,外界質疑聲浪大,意外點燃另一場口水大戰;…
中颱麥德姆侵台,強大風力在台灣造成多起路樹、招牌吹落的意外,然而颱風才剛走,復興航空自高雄飛往澎湖的222號班機,卻墜毀於澎湖西溪村,造成47人死亡,10數人受傷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