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所長 陳國偉 無庸置疑,朱宥勳以《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這本具有長篇小說概念的連作短篇,樹立了他小說創作生涯的里程碑。這是一本對未來台灣島嶼的命運的寓言╱預言,但也同時是當下台海甚至全球軍事緊張情勢的映射。但他不僅直面了戰爭的本質,更潛入戰爭的內面與暗面,標誌出戰…
記錄整理/洪啟軒 陳輝龍曾是其他小說家口中的夢幻作家,《聯合文學》總編輯王聰威說他的小說:「每一篇都像是清涼暢快的雞尾酒,可以一杯接一杯喝下去」。後者把銷聲匿跡的陳輝龍找回來,找來年輕的作家盛浩偉專訪,頗有世代接替之感。就連盛浩偉也這樣形容:「陳輝龍的小說⋯⋯是酒,裝在短篇的shot杯裡,讀著讀著就…
文/聯經出版 時間:2021/4/18(日)下午3:00-4:30 地點:聯經書房B1(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94號B1) 主持人:《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王聰威 對談人:朱國珍、鍾旻瑞 講題:什麼是多向文本?《歡迎光臨錫爾帕夏車站》多向文本小說創作的故事設定與創作實驗 「小說是什麼?」主持人王聰威…
有一個世代的文藝青年幾乎都是如此養成的:從村上春樹明白用什麼記號標示「文青」身分,從卡爾維諾明白小說有多少變化可能,有段時間非常聚焦於技術層面,有段時間會慢慢體理出創作與讀者、以及與創作者自己的關係。 這回mooTube請到的來賓,就是一個代表人物。 而這個符合某種文藝青年典型的創作者心中,長久以來…
文/寓言家 在2021/3/20的松菸誠品,坐下來聆聽了蔡素芬老師與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王聰威,一同討論在《藍屋子》中的奇幻體驗。這是聯經今年初出版,由蔡素芬老師創作的小說,有別於以往蔡素芬老師溫暖的筆觸及風格,雖然還未閱畢小說本身,但由王聰威編輯專業流暢的提問中,也不得不一頭栽入了《藍屋子》,接下來…
最近這幾年,在網路上以更新、更活潑、更多不同角度對閱聽者傳遞知識的平台越來越多。這一方面讓人好奇:為什麼這些學有專精的人會這麼好玩?另一方面讓人好奇:為什麼在過去的教育體制當中會把知識變得那麼不好玩? 這些人有的持續串接其他領域、組合出不同形式的媒體,影片、動畫、podcast、桌遊⋯⋯有些則與傳統…
文/陳冠良;人物攝影/吳翛 Wu René 恣意的創作者 初夏時節,小說家王聰威出版了首部詩集《微小記號》——雖號稱情詩集,但其實不盡然甜美,常常溫柔裡閃現殘酷的失落,像暗室裡忽然打亮一盞螫眼的光。而書封如一張鋪著藍色布巾的桌子,上面散擱著叉子與杯碟,彷彿尋常,所以讓人不設防,忽略了那同時也意味著生…
文/陳冠良 零碎的生命現場,記憶的斷片,每個人一段又一段腹語般的獨白,疊床架屋地搭構起王聰威的新作《生之靜物》。小說家不直白寫出孤獨,而是更根本地從敘事形式層層撕剝孤寂的血絡經脈。不粗暴地刺探而入,卻細細密密地滲入。 《生之靜物》講述的是一個既非常卻又日常的悲劇。在無縫隙貼近現代氛圍的語感膜裹之下,…
文/葉維佳 王聰威、陳夏民、張鐵志。 三位實力堅強的文化人,三位都有媒體或出版編輯經驗,三位不約而同選擇了這個冬天推出作品,三位卻用了完全不同的形式來呈現他們最新的嘗試。在逼人的寒夜裡,他們要談新書、談時下的文學變化,帶著搖擺的威士忌,也談談自己的文學這條路,和一點不輕易的決心。 《主婦的午後時光》…
文/正好 「小說是志業,編輯是職業。」犢講座第44講一開場,身兼小說家與知名文學刊物《聯合文學》總編輯兩種身份的王聰威便這麼介紹自己,也揭示了他對這兩種身份的自我定位。 曾被范銘如評論為「過動的小說家」,王聰威自述自己喜歡在不同的風格間跳躍,比起以魔幻鄉土著稱的甘耀明、擅長自然書寫的吳明益⋯⋯沒有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