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幾位出版人選擇「先電後紙」或者「只出電子書」?

文/犁客 在目前的傳統出版流程裡,電子書像是一種「順便」製作的產物──雖然現今很多創作者交稿時用的已經是數位檔案,編輯排版過程大多也都在電腦裡進行,但那是一個以製成紙本書籍為目標前進的製程。很多出版社甚至不是在稿件還是電子檔的時候就把它轉成電子書格式,而是等一切已經做成「紙本出版需要的格式」、進入印…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他一個人完成了國內第一次有出版社完成的壯舉!

透過翻譯引介進入台灣市場的外文經典作品,呈現一種奇妙的狀況:有些經典明明好讀又有趣,但就是一直沒有人把它譯進來,有些經典明明國內已經有七、八種不同版本的譯本,卻還是一直有出版社推出新版。 這情形由許多變因組成,有些可能基於現實,有些可能不大好明講。不過,也有些出版人試圖挑戰這種狀況──這人的出版社從…

【逗點學校】21:歷史老師翁稷安陪你讀三本「很黃」的書!

學習,沒有句點。逗點學校,上課了! 今天是哪一位老師來分享呢? 翁稷安:「讀完一本書,絕對不是終點!」 你會把顏色和情緒連結在一起嗎?假如憂鬱的星期一是Blue Monday,看到黃色你會聯想到什麼呢?歷史老師翁稷安本週要陪大家閱讀三本很黃的書!帶大家深度討論《黃壁紙》、《黃衣國王》和《綠野仙蹤》裡…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好好看的一本小說,怎麼一改編就變難看了咧?

有些漫畫可能畫得不怎麼樣,但改編成動畫之後紅到令人不知如何是好,有些小說明明好看得不得了,但改編成影視之後怎麼看就怎麼尷尬──這有些當然是原著鐵桿粉絲的主觀感受,但有些並不是這麼個人好惡的東西,一個故事在改編成不同表現形式之後,的確可能變得更好看或者更糟糕? 為什麼咧?或者我們這麼問:就算不能變更好…

【一週E書】第一次去奧茲國是因為龍捲風,第二次是──

文/犁客 有些書因為太有名,或者裡頭有某些橋段甚至某些角色,曾經被改編成各種樣子──漫畫啦動畫啦電影啦影集啦遊戲啦周邊玩具啦生日蛋糕主題啦什麼都有──所以你明明沒讀過原著,可是不但自己覺得讀過了、講得出一些情節(雖然不見得是對的),而且還覺得自己和這故事很熟。 這類書很多,理論上所有被迪士尼改編過的…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喔喔喔這很奇幻!

不是有超現實設定就叫奇幻(鬼故事也有超現實設定啊),不是有魔法就叫奇幻(有很多奇幻根本沒魔法啊),不是有穿越到異世界就叫奇幻(有不少奇幻故事場景很固定),也不是穿得很歐洲中世紀就叫奇幻(有些奇幻故事就發生在現代都市裡)──嗜讀奇幻的讀者一讀就覺得「喔喔喔這很奇幻」,沒那麼偏好這一味的讀者有時會覺得「…

那些因情節恐怖獵奇而流行通俗的故事,其實藏著沒人發現的內裡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因故重讀H. G. 威爾斯(H. G. Wells)的《莫羅博士島》(The Island of Dr. Moreau)和《隱形人》(The Invisible Man)──說是重讀,自是因為先前讀過,年月過去已久,妙的是在這些年間一直有些其他作品…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愛的藝術──專訪丹鳳高中宋怡慧老師

記錄整理/工三行銷 「混亂世代中的文學對話──獻給十六歲少男少女的一本書」系列,邀請到長年在校園與少男少女分享閱讀的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於講座前夕,宋怡慧與讀者分享她與文學相遇的歷程,以及推廣閱讀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文學帶來的叛逆革命 「文學對我來講就像是氧氣,它是真實存在於日常生命的一部份;…

【閱讀夏LaLa】童話裡都是騙人的(嗎)?

長大之後,會覺得童話代表了一切簡單美好的事情,但我們已經回不去了(拭淚)。那也是為什麼,當我們受過了傷,聽光良唱「童話裡都是騙人的」,會忍不住點頭如搗蒜。童話或許天真,但不一定爛漫,裡頭蘊含的事理也不一定都美妙可愛;有些童話其實殘酷,在你受傷的心上插三刀,有些則是隱形的避風港,只有看得懂的人才能躲進…

從艾瑪華森到歐巴馬都是他的粉絲!──《神奇收費亭》作者逝世

文/圓神出版 《神奇收費亭》是講一個百無聊賴的小男孩展開了神奇冒險之旅,不過最初誰也沒想到這書會成了跨越世代的暢銷經典,名列許多大大小小讀者心目中的終身愛書。(當年這書在因書評盛讚大賣之前,諾頓爺爺的媽媽必須威逼恐嚇書店老闆把書放出來,才能賣出個幾本。) 而《神奇收費亭》的作者諾頓.傑斯特(N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