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意見 它之所以重要,因為它該是真的;它之所以吸引人,因為它其實是假的 發表於 22 7 月, 2021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超越時代的經典和預言未來的新作 發表於 8 11 月, 2019 By 犁客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犁客 《神經喚術士》和《邊緣世界》繁體中文版最近一起出版,看起來相當奇妙。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史諾登:對於人民隱私的尊重,才能衡量一個國家的自由 發表於 6 10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愛德華‧史諾登;譯/蕭美惠、鄭勝得 我的名字是愛德華.約瑟夫.史諾登。我曾經為政府服務,但現在,我為民眾服務。我花了將近三十年才明白這是有差別的,而當我明白時,我在辦公室惹出了一些紕漏。結果,我現在把時間都用於保護民眾不受我以前身分的危害—一個中情局(CIA)和國安局(NSA)的間諜,又一個自以為可以打造美好世界的年輕技術專家。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無形經濟崛起!連健身房都悄悄改變 發表於 11 7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我們的故事從健身房講起。我們將造訪兩家商業健身房(一家在2017年,一家在1977年),檢視兩者的一些差異。健身房是一個生動但典型的例子,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即使不是明確屬於高科技產業的企業,也已經微妙地改變投資類型。 完整文章
專訪 每年讀四十幾本書、每本寫三千到一萬字心得,只是剛好而已──專訪七月店長黃欽勇 發表於 3 7 月, 2019 By 犁客 文/犁客 「我一年讀四十幾本書,每本都寫三千到一萬字的感想;喔,」黃欽勇補充,「這些還不包括工作上要讀的資料和公司產出的報告。」 完整文章
GENE思書軒 【GENE思書軒】這是本啟發想法的問題選,還是本光說不練的嘴炮書? 發表於 19 3 月, 2018 By Gene Photo Credit: Pixabay 過去要幾十年才產生代溝,現在只要幾年就可能。拜網際網路和智慧手機所賜,我們活在一個加速中的社會,一閃神就似乎會被抛到九宵雲外。 我們該怎麼辦呢?《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集團執行長暨編輯大衛.羅斯科夫(David J. Rothkopf)在《決斷未來的關鍵提問:那些即將改寫世界的重要概念》(The Great Questions of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當「網路中立性」被廢除,網路世界會變成⋯⋯ 發表於 15 12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趙源敬 「天空的白雲,聚集了一群羊,靜悄悄地把牠們分散,又把牠們趕在一起。」牧童們在天空下哼著童謠,村人共同享有這片草原。剛開始人們把羊分散開來放牧,飼養牠們來討生活,沒有發生任何問題。某天有人起了貪欲,引進更多羊隻來放牧吃草;他一這麼做,其他人也趕緊再買一些羊來。大家放了更多的羊在草地上,讓牠們盡情吃草,結果草原變成瘠土。看著沒剩一根草的草原,村人們流下了眼淚。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開放式辦公室」會增加大家一起合作的機會,還是一起分心的機會? 發表於 27 8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卡爾.紐波特 2012 年,臉書公布由蓋瑞(Frank Gehry)設計的新總部計畫,這座新建築的中心是臉書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形容的「世界上最大的開放樓面計畫」,超過三千名員工將在一萬兩千坪空間的可移動辦公桌椅上工作。當然,臉書不是矽谷唯一擁抱開放式辦公室的重量級公司。上一章提到的多西買下《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安排分心的時間,大腦反而更能專注 發表於 21 8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卡爾.紐波特 我們有尺規可以把人區分為隨時多工的人,和很少多工的人,兩者的差異很顯著。隨時多工者無法過濾無關緊要的事,他們無法管理工作記憶,長期處於分心狀態。他們把大腦中很多彼此無關的部分用於手上的工作……他們的心智混亂。 完整文章
雜誌精選 樂於擁抱網路科技 12 家零售業華麗轉身 發表於 29 11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ixabay 文/數位時代編輯部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商業模式持續推陳出新,企業如果想要踩穩浪頭,就必須重新思考消費者的需求,大膽變革以提供更好的服務。然而,什麼樣的創新服務才能打動消費者的心? 樂於擁抱網路科技12家零售業華麗轉身 威名百貨:運用嶄新科技,讓消費更有趣! 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每年公布的全球 500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