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三人每天晚上九點就著《臺灣變色龍》、《藍色蜘蛛網》,展開溪邊山村深夜食堂

文/楊富閔 為什麼現在才注意到,不能太愛吃宵夜。 引導我開始吃宵夜的是二爺,猜想他那時大概就病了,因著糖尿病症加劇導致血糖失序,他總是在找吃食。可能自己也忌口,或老來吃鎮日怕被說嘴,他常拉著我們兄弟作伴來到廟邊商號採買:維力、阿Q、來一客、一度贊……林憶蓮曾代言的味丹隨緣泡麵是我的最愛,現在超市還在…

用文學,把故事再說一次——專訪一月店長蘇碩斌

文/愛麗絲 「三餐對我非常重要,新陳代謝的能力有限,熱量不能消耗在不應該的地方。」出生美食之都臺南的蘇碩斌詳細說明,為了避免選擇困難,自己設定星期一三五喝魚湯、二四六喝牛肉羊肉湯,一天兩次甜點,手機存著二十家私房推薦,一家家實地考察。一如自己的作者簡介「日常以三餐、甜點及咖啡為主節奏而往復前行」,蘇…

西式小吃的前鋒,棺材板裡一開始裝的是雞肝

文/焦桐 四十年後,我重訪「沙卡里巴」商場。它已搬遷到中正路,商場被新南國小新建工程圍住,店家招牌努力地高豎,一付奮力突圍的表情。商場裡面有點昏暗,曩昔的繁華已杳,似乎只剩下榮盛米糕、老牌炒鱔魚、阿財點心、赤崁點心店固守著我的記憶。 我點了一客棺材板,切開,裡面的稠湯流下,整個酥炸土司泡在湯中。滋味…

書寫實驗始於媒介形式:他的書即他的文學資料庫

文/陳定良;人物攝影/Wu René 新鄉土到新媒體的文學省思 如果楊富閔的文藝創作自《花甲男孩》(2010)以來,便因為當代鄉土記憶是其中顯而易見的主題而被劃分為「新鄉土文學」,那麼他最新的創作《故事書》(2018)正是藉由反思書寫形式,針對此文學框架所進行的根本拆解。所謂拆解上述議題的書寫工程,…

虱目魚男孩的祝福──專訪洪明道及《等路》

文/李鴻駿;人物攝影/Wu René 相約在大稻埕某間老屋咖啡店,沿著狹窄的木製樓梯一格格上爬,一隻名為陳英俊的白色狐狸狗,搖著尾巴咧嘴笑。二樓淡綠色的窗門大開,一個光透進來的所在。面朝舊漆的窗框望去,有一棵兩層樓高的老榕樹,青青綠綠,折射著亮,讓我想起遠在南方的家。 洪明道將出版小說集《等路》,傾…

按圖索驥逛勾欄?酒店小姐也有排行榜,想尋美色找艷榜,欣賞技藝看藝榜。

文/鐘文伶 提到府城的風月文化,絕不能遺漏「赤城花榜」。一九○○年冬天,《臺灣通史》的作者連橫舉辦了一場名為「赤城花榜」的活動,「赤城」是指臺南,這是一次專為風月女子所設的選美比賽。「赤城花榜」的第一名是由「真花園」李蓮卿所奪得,李蓮卿登上花榜時還未成年,卻因花名遠播強遭嫖客汙辱,十六歲時便香消玉殞…

空白錄音帶的故事

文/楊富閔 你聽過「切心」的聲音嗎?別著急,讓我先從一卷空白錄音帶講起。 空白錄音帶簡稱空白帶,市售大抵分六十、九十、一百二十分鐘三款,不管在鄉村、在都市賣場銷路都不太好,空白帶功能性窄,卻被我們一群廟後囝仔當成玩具、還發揮得淋漓盡致。 初識空白帶,是英語老師史蒂芬林和馬克為了讓偏鄉孩童在家得以複習…

循著爺爺 50 年前的腳步 三百里路尋找家的記憶

撰文/鄭雅文 攝影/張界 長長的海岸公路上,陽光炙熱,海風颳得兇猛,一個年輕人背著背包,帶著招牌的黑框眼鏡,汗水浸濕T恤,一望無際的公路面前,雙腳已經走到快起水泡,但想著經過這個路燈,下一個目的地就在前方了。 他是盧廣仲,當兵一年,結束完一連串為期兩年的表演,終於有時間好好休息。一天他打開 Goog…

【維斯塔愛看書】《我的臺南:一青妙的府城紀行》:人不親土親,書寫在地的共同情感

我喜歡臺南。這裡有純樸的民風、優雅的文化,還有令人心曠神怡的海景與數不盡的美食。 因為知名度高漲的關係,每天都有許多來自中國、香港、日本和世界各地前來的觀光客造訪,現在的臺南已然今非昔比,各式的民宿和餐廳林立,在時尚的外表下,開始變得有些庸俗。

寫一個鬼,好把事情看得更全面──專訪《不測之人》作者陳育萱

文/犁客 「我希望把讀者帶到那個地方,讓他們看到那種幾乎已經被習以為常的不平等。」陳育萱這麼說。 拿下數個文學獎項的陳育萱,今年交出第一本長篇小說作品《不測之人》;雖然自己身為高中國文老師,但陳育萱誠實地表示,她在學生時代的閱讀樂趣,大多來自課堂之外。 「中學時代我當然還是會讀老師指定的書啦;」陳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