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犁客 「我喜歡看電影,」鍾灼輝說,「尤其喜歡看真人實事改編的電影。」 如果將鍾灼輝的生平改編成電影,很可能會被觀眾認為編劇加入太多誇張設定──鍾灼輝當過香港警署的高級督察,是認知心理學博士、犯罪心理學家,會品酒、品茶,會開船、開飛機,會滑雪、是潛水教練,在射擊比賽中拿過金牌,還是心靈類書籍的暢銷…
文/凱莉.麥高尼格 我是在二○○九年五月知道推特的存在。 還記得在那之後不久的某個晚上,我坐在家裡的沙發上看著新設定好的推文欄(可依發文時間讀他人推文的推文總覽)。每過幾秒就會出現新推文,想按的新連結堆積如山,來自世界各地的有趣推文也持續出現。 不過,在瀏覽這些推文時,我發現自己似乎越變越慌亂──與…
文/蔡振家、陳容姍 ▍重新思考歌曲與自我的關係 音樂與個體的關係,在不同的音樂文化中有種種實踐,各領域的研究者也站在自己的立場,抒發己見。崇尚藝術音樂與精英文化的學者阿多諾,在1940年代對流行音樂發出猛烈抨擊, 他認為流行音樂由於極度標準化,所以是偽個人主義(pseudo-individua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