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田涉;譯/石玉鳳 各位在思考如何回答我前面的問題時,是不是像這樣:在腦海中一邊發出聲音一邊思考呢?「問我在哪裡看書嗎?現在是坐在家裡客廳沙發上。」應該是像這樣在心中自言自語吧! 這裡的自言自語並沒有發出聲音,而是像在腦海中朗讀的感覺。同樣的情形,也可能發生在安靜的看著文件或書籍時,或是像此刻看…
小時候一定寫過「我的志向」這個作文題目吧,在我們未諳世事的小宇宙裡,想像著長大成人的模樣,可以當總統、可以上太空、可以像海賊王一樣征服全世界。 直到求學階段,成績切割了理想,夢想的形狀開始不再天馬行空,開始發現這個世界的勞動需求根本不如想像,更察覺「把夢想當飯吃」可能只是癡人說夢。每一個生命關卡的選…
文/新經典文化 《絲路分手旅行》在新版登場前,二手書拍賣價有喊到兩千元的。最初的版本在2005年出版,所以大家都在問一個問題,也是新書首發會當天,新經典總編輯葉美瑤問李桐豪的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要那麼久才肯出一本書? 李桐豪的答案是:日子過得好好的,幹嘛要出書?出書就要辦一些折磨自己的活動,接受一些人…
採訪撰文╱李郁淳;攝影╱Weslie Wei 曾幾何時,大眾交通工具的通勤客的手上開始多了電子書,不管你用的是Amazon的Kindle、國產品牌讀墨Readmoo、樂天的Kobo,它輕便、不傷眼,一次可塞進幾百本書檔的容量設計,讓人大呼終於可以不必煩惱家裡的書該怎麼收納。不過還無法適應這新閱讀介面…
文/丹尼爾.卡波維茲(Daniel Karpowitz) 譯/張馨方 監獄裡的大學教育創造新的選擇,讓受刑人在服從與違逆、反抗與屈服的極端之間有全新與不同的生活方式。 留著淡茶色頭髮的彼得.貝(Peter Bay)坐在我對面,不發一語、肢體僵硬、一臉木然。那呆滯的眼神讓人猜不透他想說什麼或是有什麼感…
文/蘿拉.范德康;譯/林力敏 我在演講時喜歡提一個研究數據:自稱每週工作七十五小時以上的人,平均高估了二十五小時,②並提到有位小夥子告訴我,他一週工作一百八十小時,這可真厲害,明明一週總共只有一百六十八小時而已!這些年我所追蹤的週次裡,每週工時都在五十小時左右,於是我認為這就是自己的工作時數,並且心…
文/見城徹;譯/邱香凝 我就像這樣,在學校無法順利和朋友、老師建立人際關係,對現實世界懷抱著疏離與孤獨的感覺。正因如此,我拚了命地閱讀大量書籍,只要讀書,我就身處在只有自己的世界裡,誰也無法欺負我。 或許因為這個緣故,我喜歡的書有兩種類型。 一是能和動物交流的故事。我沉迷於休‧羅夫登的《杜立德醫生非…
文/敏鎬的黑特事務所 〔地獄級國考遊戲〕 許多人對考場士子有些誤會,以為考試是一件很風雅的事。 事實上,考場的生活跟地獄差不多。 首先,不像現在是每年一試,古代是三年一試。 而且要取得當官資格,還要先考過秀才、舉人、貢士,最後才能取得最終門票:「進士」。(人生是有幾個三年?) 再來,考場環境可說相當…
※原載於【莊祖欣臉書】,經作者同意轉載 一位叫做董仲蠡的中國老師在一個廣為流傳的視頻中闡述「教育的意義為何?人為什要讀書?」 他舉例說,看到天邊飛鳥,讀過書的人就會说:「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腹中無墨水的則只會說:「哇,好多鳥喔。」 邊看視頻我就邊想,如果當真看到好多鳥,就不該吟這句詩…
文/囧星人 我喜歡讀書,純粹因為無法容忍自己無知。 希望自己腦袋有知識,在遇到爭議時擁有明辨是非黑白的能力,支持正確的立場。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該做什麼。2017.5 自從成為小有名氣的網紅之後,我一直不厭其煩地在問答中、遊戲實況中、影片創作中提到,讀書非常有益,沒事就多看書。可能說得太多次了,連我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