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秒讀 據說在現實生活中,不會有人做出蒙娜麗莎的表情 發表於 19 6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河森堡 親眼見過《蒙娜麗莎》原作的人都知道,這幅畫不大,高七十七公分,寬五十三公分,和露營用的汽車小冰箱差不多。這幅畫被防彈玻璃罩住,陳列在羅浮宮二樓德農館的牆上。這面牆上只有這一幅畫,顯得孤零零的。若再加上周圍裡三層外三層的觀眾,看起來就顯得更小了。 完整文章
雜誌精選 翻開達文西筆記本,探索雋永的智慧 發表於 6 5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李永適 達文西 雋永的智慧 每一張達文西手稿都展現了他踏上的智識、科學與哲學旅程。 完整文章
閱讀好好玩 有些書被肢解分售,有些書成無主孤魂──2017年的高價書籍竊案及二戰時的大規模盜書行動 發表於 20 3 月, 2017 By jasmine Photo Credit: Unsplash 編譯/Jasmine 文字具有力量,文字形塑我們的世界觀,讓我們了解過去的歷史,傳遞意識形態、思想、文化與理念。如果當年納粹成功燒毀所有他們認定的「異端」書籍,並照計劃竄改相關歷史檔案與史書,如今的歐洲與世界面貌,會變成什麼樣子? 2017年初,發生兩則與「偷書」相關的重要新聞。一則是宛如電影的大型竊案,一則是二次大戰後非常重要的歷史復原任務。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一掌打通藝術任督二脈 發表於 28 8 月, 2015 By Wolf 文/小食曼 《真相達文西特展》上,小男孩的一掌,不僅打破那幅價值不菲的名畫(無論是百萬還是千萬,真的都是價值不菲啊!)更是頓時打出台灣人對於「藝術」的高度關注與種種討論。從民事角度的「哇!打破名畫感覺傾家蕩產也賠不完啊!」到策展單位的背景、策展人之一的義大利鑒定師背景、策展場地挑選、畫作究竟是真跡還是複製品等,全部都在網軍強大的鍵盤力量下,相繼引爆開來。完整文章
寺島言之掰不停的那一刻鐘, 專欄 【寺島言之掰不停的那一刻鐘】燃燒自己,照亮了誰?──記迷你瓦斯爐 發表於 4 8 月, 2015 By 寺島言 Photo credit: Khakimullin Aleksandr/Shutterstock.com 同學會見證了什麼? 當年的音樂神童,放棄了音樂。 當年的天才畫家,放棄了繪畫。 當年的文藝青年,放棄了創作。 只因大家都得面對生活的現實,顧飽肚子──真是感傷的社會。 完整文章
專欄,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書籍行銷不能不持久!──一本書要推多久才是道德的? 發表於 29 7 月, 2015 By 陳夏民 Photo credit: Odua Images/Shutterstock.com 那天和出版同業吃飯閒聊,提到出書節奏,我們一致認定對出版社來說,最理想的出書節奏應該是兩個月一本。姑且不論拉長出版間隔之後,編輯能夠加強製作端的功夫,讓一本書品質更好,光是能夠拉長一本書的行銷週期,也就阿彌陀佛了。 不過,這只是希望,事實往往相反。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