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犁客 如果一個生活在20世紀後半、喜歡美國商業漫畫的台灣阿宅,因故跳越時空來到2010年之後的台灣,一定會大吃一驚,以為自己不只是做了時光旅行,還根本到了一個平行世界。當然這個台灣阿宅可能經各種管道看過超級英雄改編的影視作品,但八零年代這類電影最好的只有《蝙蝠俠》,九零年代比較好的只有《刀鋒戰士…
文/犁客 對於一個出生在二十世紀的人來說,二十一世紀最奇妙的事情之一可能是漫畫改編電影的大量出現,美國自然是大宗,日本也不少;其實如果九零年代在戲院看過電腦特效可以做出多神奇的畫面(記得《侏羅紀公園》嗎),大概不難想像漫畫裡的誇張華麗能夠在真人電影中精采重現,但真正神奇的,其實不是特效(雖然很多人可…
文/臥斧 日本動畫導演富野由悠季 1979 年推出《機動戰士鋼彈》(機動戦士ガンダム)動畫影集時,收視率不算好。 當時大機器人動畫的收視族群年齡偏低,贊助廠商的玩具設計也以低年齡消費群為主,但《機動戰士鋼彈》的劇情比較寫實,所以觀眾的反應不佳,原訂的製作集數也因而被縮減。 所幸好東西還是能活下來。 …
我們習慣把某些專業視為日常的一部分,例如烹飪做菜,就算是米其林主廚的手藝,我們都會覺得並不遙遠(只是吃不起);但我們也習慣把某些專業切割到日常之外,例如科學。但事實上,科學研究的起點就是日常裡的各種好奇,科學家關心的,和大家差不了太多──有沒有阿飄?科幻片那些東西做得出來嗎?今天晚飯到底要吃什麼? …
文/臥斧 原載於【臥斧.累漬物】,經同意後轉載 有回做了個介紹美國漫畫一些超級英雄的講座,講到一半時,俺忽然發現聽眾們的表情有點微妙。 難道俺講了什麼不該講的東西?──現場聽眾當中有一位未成年的小男生,但俺已經注意不講限制級內容了呀(其實本來就沒什麼限制級的內容啊⋯⋯)──帶著疑惑整場講完,與負責活…
文/臥斧本文原載於【臥斧.累漬物】,經作者同意轉載 《在一起孤獨》(Alone Together: Why We 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 from Each Other)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 看書名或簡介,容易把這本書想像成一本記述及討論網路科技如何…
文/閱樂書店林哲安 前不久,我又在電視上觀賞《絕地任務》(The Rock),這部讓麥可‧貝(沒錯,就是《變形金剛》系列的導演)更上層樓的經典動作片。此片擁有出色的爆破場面、緊湊的槍戰、血脈賁張的飛車追逐鏡頭,但讓我一看再看的原因,除了由史丹利‧古德斯比博士(尼可拉斯‧凱吉飾)、與約翰‧派屈克‧梅森…
整理/劉維人 上班的時候有時得軟有時得硬,戀愛的時候有時得軟有時得硬,事實上,過日子的時候最要緊的就是知道幾時放軟、幾時強硬。該怎麼成為知道幾時該軟幾時該硬的大人?請看【硬漢相談室】劉霽X臥斧的開示! 2016年6月25日,社企聚落舉辦了「獨書論壇」。一人出版社社長劉霽,和新書《硬漢有時軟軟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