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秒讀 學習和貓說話,我們將打開內在的覺知 發表於 25 3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Feliciano Guimarães 文/蘿莉.摩爾;譯/劉怡德 由光所構成的我們 貓的智慧深化我的理解 我從貓夥伴身上獲益良多,他們引導我去了解我的靈魂是一次性地投身在這個身體,透過這樣的結合來進行轉化、學習與進化。我的身體是靈魂暫時的居所,而靈魂是身體暫時的守護者。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一場火車事故,帶來意想不到的冒險旅程 發表於 13 11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WISEBUYS21 文/林玫伶 這是一本描寫死後世界的故事,雖說「未知生,焉知死」,但人們對於死亡在畏懼之外仍充滿好奇,世界各地文化有種種傳說,不論死後來的是牛頭馬面還是慈愛的神明,通往彼岸的是奈何橋還是幽暗的隧道……,都代表我們對另一個未知世界的無限想像。 完整文章
專訪 「因為死過,才知道怎麼好好地活。」──專訪「瀕死」二書作者鍾灼輝 發表於 1 3 月, 2019 By 犁客 文/犁客 「我喜歡看電影,」鍾灼輝說,「尤其喜歡看真人實事改編的電影。」 如果將鍾灼輝的生平改編成電影,很可能會被觀眾認為編劇加入太多誇張設定──鍾灼輝當過香港警署的高級督察,是認知心理學博士、犯罪心理學家,會品酒、品茶,會開船、開飛機,會滑雪、是潛水教練,在射擊比賽中拿過金牌,還是心靈類書籍的暢銷作家。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讀者舉手】我們也是被文字影響和灌溉餵養的靈魂──《偷書賊》 發表於 17 1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Scarlet原載於【分享書】,經作者同意轉載 我喜歡記錄閱讀完的隨筆,不算書評。只是些看完隨手記錄的想法及思考。 現在回想起和《偷書賊》的緣分一直很奇妙,每每瞥見架上的它都想著那這次就借回去看好了,卻總是當看見另外一本更吸引我書時重新把它放回架上,默默想著下一次再借,屢試不爽。 也或許是我一直有種怪癖,就是不太喜歡看當時非常熱門的書,一直等到了這陣子才有緣分把它帶回家。 完整文章
評書青鳥 【評書青鳥】從《七匹狼》到張雨生──五月天瑪莎談自己的次文化啟蒙 發表於 25 10 月, 2018 By 青鳥 Bleu & Book Photo Credit: 青鳥書店 側記/尤騰輝;攝影/柯鈞彧、鄭唯云 每個青春期躁動的靈魂裡,都有一股追求獨特的慾望。青年們觀看、聆聽不同的思想、書籍和音樂,藉此餵養自身對世界與知識探索的渴望。這個時期所接收的次文化涵養,形塑了青年面對世界時的姿態。 陳德政策劃的《我們的1990s──重回那個自由躁動的年代 Memory Tapes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我總覺得,最好的詩人,是善於鎮魂的,不著痕跡的那種 發表於 25 7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bossfight 文/楚影 第三本詩集的意義是什麼,我沒想幾秒就得到了答案:跟之前一樣是愛吧。隨著心的變化,可能寒冷,可能溫暖,都是被寫下的篇章,要提醒自己愛過,也傷過。 其實也在提醒著別人,凡是犯了傷心的狀態,不管在自己的地圖上逃得有多遠,隱蔽得有多幽深,只要聽見或看見一些文字的組成,仍然會被回憶輕易擊殺,受困易碎的眼淚。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河合隼雄:「奇幻文學作家為了對抗無意識壓倒性的力量,必須具有強韌的意識。」 發表於 13 6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Readmoo 文/河合隼雄 人們近年來對奇幻文學的評價愈來愈高,愛好者也逐漸增加,這是令人相當欣慰的事情。我也很喜愛奇幻文學,接下來打算挑選自己喜歡的作品進行討論,但本文首先想就奇幻文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我們與自己相處最久,卻未必是最懂自己的那個人 發表於 5 6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蘇絢慧 國中三年級的時候,我認識了一個A段班的女生。 這女生自信、穩重、不卑不亢,既沒有嘲諷我這個B段班的學生,也沒有驕傲自己在前段班的成就。有一段日子我們一起打球,一起交換了在不同段班,所看見的生命風景。 這段日子,我經驗到前所未有的經歷;我獲得關注、被允許說出自己的感覺,我可以真的是我自己,我不用怕被嘲笑、漠視,被視為應該遭放棄的敗類。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耶魯會扼殺自我的某個部分,而那個部分可以稱為靈魂。」 發表於 20 4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graphicstock 文/威廉.德雷西維茲 作家詹姆斯.阿特拉斯稱他們是「神人」(Super 完整文章
陳培瑜睡醒活在繪本裡 【陳培瑜睡醒活在繪本裡】給還沒離開童年卻快要失去靈魂的E 發表於 23 12 月, 2016 By 陳培瑜 Photo Credit: Pixabay 親愛的E: 你說你不想去參加校外教學,因為這一次要去的地方,你已經去過好多次了。你還說,老師在發下通知單時,就已經忍不住先警告班上同學,當天她會很在意秩序的表現,但你早就知道原本會讓老師頭痛的那些同學在校外教學當天也不可能就突然變成「香甜可口的乖乖」,所以與其在走馬看花的校外教學中,還要忍受老師罵人的聲音,那你寧可請假在家看書發呆睡覺。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