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秒讀 當孩子想要離開這個世界:先穩住孩子的情緒,再慢慢打開心房 發表於 13 11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torbakhopper 文/羅可 自殺一直是位於青少年十大死因之第二位,因此當孩子出現焦慮、憂鬱、沮喪,變得沉默或退縮,或是出現破壞等好鬥行為,在生理上有失眠等狀況,身邊的大人們就得多多留意。 「這是你們最後一次看我留言了。」 「我明天就會離開了。」 「再見。」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面對孩子獨立帶來的不安,媽媽開始讀起青少年小說 發表於 1 11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羅怡君 回想一下,當孩子開始一人獨睡、漸漸長大後,你有多久沒看著他們熟睡的臉蛋了? 妹妹升上五年級之後,主動取消每個月跟我睡一晚的慣例,從那天起,倒是換成我半夜偷偷潛進她的房間,看看那張覺得有點陌生的臉──明明每天都相處在一起,卻還是有我不熟悉的部分。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那個和傳奇越獄犯變成忘年之交的孩子 發表於 27 9 月, 2019 By 犁客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犁客 曾經聽過一個論點,指稱小說當中的「青少年成長情節」對成年人而言頗無聊。 因為許多物事或經歷在我們年紀尚輕的時候看起來神奇,但長大後就沒了那層奇妙色彩──這當然是因為我們在成長之間心境改變了、不再像年幼時那般對世界充滿奇想,但,大家實際點吧,這也是因為很多物事或經歷的確很平常,沒什麼神奇之處。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教養小孩,一定要有人扮黑臉或白臉? 發表於 15 7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Qfamily 文/莫茲婷 家中一定要有人扮黑臉或白臉? 別被傳統的教育方式撕裂親子及夫妻關係 家裡每次講到孩子的課業時,不知怎麼會變成夫妻之間的大戰嗎?很有可能傳統教育方式—「黑臉」與「白臉」失效了。這時不妨父母倆人先坐下來好好溝通,修復夫妻之間的共識後,再來處理孩子的問題吧!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為了更高的分數,還是更好的人生? 發表於 25 6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天下文化編輯部 2019年4月11日,第一屆球學聯盟(Choxue League, CXL)全國季後賽冠軍賽開打,吸引Eleven Sports體育網、愛爾達、公共電視、青年發電機、運動視界等媒體到場採訪,中國大陸的中國體育也加人線上轉播行列。 經歷五個月時間,從例行賽打到總冠軍戰,由台北區第一種子中正高中和HBL(高中籃球聯賽)傳統強隊彰化高中爭奪冠亞軍。 完整文章
專訪 故事有部分需要交給讀者完成──和愛笑的朱薩克喝咖啡 發表於 14 5 月, 2019 By 犁客 文/犁客 「我喜歡去學校和孩子們見面。如果他們喜歡你的書,互動的時候會很興奮,你就明顯感覺到他們很開心;」朱薩克喝口咖啡,笑了出來,「不過,他們如果覺得你無聊,也會讓你明顯感覺到他們不想理你。」 完整文章
專訪 「我的書在他們生命中的某一個點發出光芒,是最大的寫作動力」──專訪陳郁如 發表於 24 4 月, 2019 By 犁客 Photo Credit: 陳郁如 文/犁客 「有一次,一個高中生讀者告訴我,我的『修煉』系列陪伴著她渡過那段苦澀的考試歲月,沒有我的書,她一定過不去。」陳郁如說,「她的話讓我很感動,我的小小創作原來也可以幫助別人。」 陳郁如從小就喜歡看書,「好的作品、作者,我都喜歡,理論上什麼書都看;」陳郁如說,「故事書、家裡的百科全書、爸媽的畫冊、食譜、運動健身指南等等,尤其喜歡散文、推理、武俠和奇幻小說。」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這個超會寫、超能賣、超愛跨界實驗的暢銷作家,終於有電子書了! 發表於 7 12 月, 2018 By 犁客 Photo Credit: Pexels 文/犁客 1972年,一個住在美國、懷抱著寫作夢想、但是覺得自己寫得很爛的年輕英文老師,氣沖沖地把自己還沒寫完的手稿扔進垃圾桶。畢竟他已經結婚當爸爸了,但家裡的經濟狀況不大行,光有作夢的勇氣是沒法子生出奶粉來的,把時間花在寫作上不如去多找一份兼差。 隔天,那份手稿又出現在他桌上。 完整文章
書單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Vol. 06:培養閱讀興趣、建立閱讀習慣的好東西! 發表於 31 8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從一個「好像很鼓勵每個家庭都買書,但其實禁止學生讀閒書」的奇妙年代,到一個「出版社特地做書給青少年看,結果青少年根本不想看」的尷尬年代,再到一個「不但青少年看青少年小說,成年人也在看青少年小說」的年代,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家庭是避風港,但遭逢重大傷害時,家庭也最容易瓦解 發表於 22 7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Ben Tesch 文/李金蓮 拜讀《被遺忘的孩子》接近尾聲的時候,媒體報導傳來美國德州聖塔菲高中發生了槍擊事故──這是2018年美國校園第22起,還不包括臺灣藝人之子離譜的玩笑。新聞報導讓閱聽大眾獲知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以及背後值得省思的問題(槍枝氾濫、校園犯罪等),卻未必能夠提供局外人理解與感同身受。但,文學可以。拜讀中聽聞來自遠方的不幸,我的心情不一樣了,我感受到自己情感上真實的衝擊。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