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犁客 電影啦影集啦漫畫啦小說啦裡頭出現「駭客」這類角色的時候,常常很,呃,很「駭客」?意思是他們看起來有幾個刻板印象,例如穿帽T,窩在地下室,吃喝高熱量食物,不擅與人交際,要嘛很陰沉要嘛很不會察顏觀色,要嘛過重要嘛肢體不大協調,諸如此類。他們在網路時代相當神通廣大,可以隨隨便便做點惡作劇(例如趁…
文/史考特.夏皮羅;譯/劉維人、盧靜 資安不是新鮮事 早在第一次網路攻擊,甚至早在網路誕生之前,資安專家就已經預料到這種事。美國國安局在一九六七年召開第一次資安會議,那時別說是網際網路了,就連它的原型阿帕網(ARPANET)都要兩年後才誕生。那場資安會議舉辦在大西洋城,還真不諷刺啊。 隨著電腦發展越…
文/安迪.格林伯格;譯/蔡耀緯 血戰數百年爭取獨立之後,烏克蘭的解放首先在一九九一年到來,幾乎純屬意外。隨著蘇聯解體,驚愕的烏克蘭議會投票通過成為主權國家,只有東部邊遠的頓內次克(Donetsk)地區反對這個決議,這是該國俄羅斯族裔人口最多的一個區塊。[31] 但在隨後數十年間,莫斯科仍對烏克蘭維持…
文/安迪.格林伯格;譯/蔡耀緯 二○一七年六月二十七日,某件怪異而恐怖之事,開始在全世界的基礎設施中擴散開來。 賓夕法尼亞州的一群醫院開始延遲手術、拒絕病患掛號。塔斯馬尼亞島的一家吉百利(Cadbury)巧克力工廠不再產出巧克力。製藥巨擘默克集團(Merck)不再生產治療人類乳突病毒的疫苗。 不久,…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一名少女在地鐵遇上性騷擾,幸而旁邊的中年婦人解圍,群眾當中有人幫忙把嫌犯逮住。嫌犯認罪之後,網路論壇出現一篇貼文,直指少女誣賴好人,而且過往便已素行不良。有人在網路上公開了少女的真實姓名和就讀學校,少女開始承受來自網際網路和現實世界的壓力與惡意,最…
文/翁玉玲 《零時差攻擊》解釋「零時差」在駭客世界就像是電玩遊戲中進入上帝模式一樣好用,但回歸現實,透過熟悉駭客文化的人嘴裡陳述他們圈子如何看待駭客行為,這是個有趣的切入點。他們說明其實很多學有專長的人都著迷於破解程式的過程,無論是黑帽駭客還是白帽駭客,這個圈子在時代變遷的考驗下,每個時期的頂尖技術…
編譯/愛麗絲 美國科幻小說家威廉・吉布森從七零年代末開始,便以文化中各式蛛絲馬跡,描繪對未來的想像,且在許多方面是正確的,特別是對網際網路的想像、以及它如何滲透到社會的最低階層。 《神經喚術士》精準預言,建構「賽博空間」 在《神經喚術士》中,吉布森建構了「賽博空間」(Cyberpunk)的概念,意指…
文/泛科學網站總編 鄭國威 不管你對台北市長柯文哲的看法如何,大概都願意承認他還真是個金句生產機(儘管失言次數也不少),例如「當醫生時很少聽到謊話,當市長時很少聽到真話」這則金句,單就媒體上的曝光,我算起來,從 2016 年起他至少公開講過四次。 這則金句很容易引人點頭稱是,我第一次聽到時也覺得既好…
文/Certain原載於【分享書】,經作者同意轉載 出乎意料的,雖然這部小說的主題是網絡欺凌、自殺事件等等,但整篇讀上來卻沒有很沉重或悲傷感,反而讀著讀著,就是覺得很流暢很舒服的感覺(是到最後真相大白有那麼一點點煽情喇)。曾讀到作者的訪問說想寫對大眾沒有門檻、可以讓他們享受的一本書,我覺得這本小說是…
文/商業周刊提供 如果你的孩子正抱著最夯的對話玩偶,請你看到下面的文字時,不要恐慌。如果你正坐在自家的智慧型電視前,請留意,你的舉動可能正被觀察,你說的話可能正被錄音。 因為,駭客不只駭入銀行,今年以來連串駭客災情,在在顯示,駭客不只駭到你家門口、甚至駭入你家中。 智慧冰箱、公司印表機 都有駭客出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