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稱霸全球,日產電影及日劇卻走不上國際舞台?

文/她講 「為什麼日本動畫在世界擁有超人氣,但日本的國產真人電影或日劇,卻無法創造出超越亞洲,具有世界規模的經濟效應?」 日本影視作品在海外的「不作為」 對照之下,日本國產真人電影或是日劇,放到國際上,存在感就少了許多。二○二二年三月,Netflix人氣影集的產出國第一名是美國,第二名則是韓國。日本…

「我將會不擇手段地達成裁員目標,不管員工是從門口走出去,還是從窗戶跳下去。」

文/詹志輝 「一名非洲人父親衝上我們泥屋露臺的台階,把他女兒的一對小手小腳放置在地。而這對手腳的主人,目測不超過五歲。」 ──約翰.霍比斯.哈里斯(John Hobbis Harris)1 1904 年,英國外交官羅傑.凱斯門特爵士(Roger Casement)遞交一份關於剛果的調查報告給英國政府…

先有交情再有交易!學會「這5招」品牌之道,讓你的產品進化成有生命的「品牌」

文/葉明桂 如何將產品進化成有生命的品牌 大多數的產品,只有具備品牌之名,卻不是真正的品牌。許多企業只是擁有一個知名的品牌名稱,和一些不錯的產品,但銷售業績主要來自於產品的競爭力而不是靠品牌給力。 一個好產品,本來就應賣得不錯,但是如果它是個真正的品牌,可以賣得更好。 在這個時代,所有行銷人員都會贊…

「哈囉,我是臉書的馬克。」祖克柏親自Call人才,為何「臉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這麼重要?

文/凱德.梅茲;譯/王曉伯 馬克奧瑞里歐.瑞桑多(Marc’Aurelio Ranzato)打電話給他在研究所時的指導教授楊立昆(Yann LeCun),尋求對臉書挖角一事的建議。楊立昆並不贊同。他在2002年時也曾遭遇類似情況。當時成立不過四年的谷歌想聘請楊立昆來主持研究部門,而他拒絕了,原因在於…

將枯燥與平凡結合成巧妙的故事──「教場」系列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讀了日本作家長岡弘樹的《教場》、《教場2》及《教場0》(教場0 刑事指導官・風間公親)系列小說,三本都是短篇連作集,相當有趣──不是那種置入超多龐雜資訊與典故以構築出複雜故事的有趣,也不是那種奇想天外做出超乎想像設定把情節從基底就扎在一個未知領域的…

悲劇無從選擇:讀彼得.羅比森的《死亡盲飛》

文/柯嘉瑋 (I) 身為旅客,我以為飛行是自己的選擇:我決定幾點從哪裡起飛、何時到哪裡降落、搭哪家航空、坐哪種艙等、吃哪項餐點。可能來回都是搭同一家航空公司,也可能去程搭這家、回程搭那家。可能是價格的問題、可能是信用卡可以累積哩程,每一趟旅行,充滿不同的選項任我選擇。但這些選擇真的都是自己的選擇嗎?…

先別說B2B、B2C了,你聽過B2H嗎?

新一代的 B2B 產業客戶,多為數位原住民,也屬於偏男性的千禧世代。他們在顧客購買歷程中,強烈依賴四通八達的社交網路提供訊息。 這群人下班之後也是消費者,他們體驗到B2C廠商發揮現代科技的便利性,並從中享受前所未有的服務與產品。耳濡目染的結果,轉而期待為企業採買時,也能擁有等量齊觀的高品質品牌體驗。隨著 B2H 的概念被廣為接受,B2B 的品牌溝通,也從傳統著重產品訴求的理性天地,轉向邁入灌注情感的人性世界。

朋友如何變成敵人?顛覆商業生態系的關鍵

基礎經濟學區分與焦點組織、也就是與你相關的三種參與者:對手、替代者和互補者。傳統顛覆和生態系顛覆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威脅的來源不是從對手開始,而是從價值的良性共同創造者開始。要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重新檢討導致價值創造和價值破壞的相互作用。

時代的眼淚,是追上產業轉型的變化,卻努力錯方向⋯⋯

真正的柯達故事,顯示公司成功克服了早期困境,並根據過去應對傳統顛覆的舊規則,做了所有正確的事情:柯達管理技術的轉變,改造了組織,實現了目標,並成為數位沖印領域的領導者;但它掌握數位沖印業務之時,也是沖印業務即將被數位瀏覽取代之際。螢幕取代相紙,智慧手機取代紙本相簿,社群媒體貼文取代沖印相片,然後柯達的世界開始走下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