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色夫 陋巷,深不見底。 台北是不夜城,晚間也能借上空的霧霾來照路,但今晚的西門町玄如濃墨,樓梯間的光線在藻綠色出口外形成一個明亮的圓弧,圓弧外卻看不見任何事物,沉黑墨色反成透明,一如觀眾眼盯著歌劇舞台的布幕,又或者像日本能劇的黑子,明知道後頭存在著東西卻又要裝作不存在一樣。 我結束了「魏松言心…
公視影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像是加了奇幻或科幻元素的劇情片,吳曉樂的文字原著《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則是更加貼近現實的教學現場觀察紀錄片。同樣的題材在不同創作者手上會變成樣貌不同的作品,而好作品都會讓人從中透視現實。 不過,真要了解現實,必須從研究報告與數據來看,不要傻傻被媒體簡化過的標題帶著走…
公視超夯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自吳曉樂的同名作品,每個經歷過升學主義荼毒的讀者和觀眾看了都想起自己求學時期與家長之間心力交瘁的互動過程,莫不生出一種能夠理解的心情(像里長伯這種沒什麼感覺的,大概是因為從前媽媽管不動她)。 但當年從升學壓力之下掙扎出來、對故事裡那些青少年孩子感同身受的讀者和…
最近吳曉樂原著、公視改編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掀起話,受到鄉民熱議,大家對劇中的學校填鴨教育,老師成績至上,還有家長各種親情勒索真的是超有感。 其實這幾年有一類親職教養書熱銷,更有父母主打獨特教育方針以經營粉專,可見教養學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但事實上機靈聰慧的小孩過去就不少,但熊孩子小屁孩可能也…
文╱吳曉樂 我很少想起眼鏡仔。他是我第三個家教學生,家住台北榮星花園附近。 說到眼鏡仔,整個人乾乾瘦瘦,捏不出幾兩肉,倒是戴了一副很笨重的眼鏡。眼鏡仔說,他近視已經七、八百度了,醫生曾恐嚇他,再不控制一下,眼鏡仔長大後可能就要失明了。可是,眼鏡仔控制不了,他每天都被成績綁架了,每天都用眼過度。 隨著…
文/胡慕情 我在生命中一個又一個接續而來的文字沙堆裡究竟寫了什麼,那堆沙此刻看來距離生活裡的沙灘和沙漠,如此遙遠。或許應該懂得見沙如沙,見字如字,我們才有可能理解世界如何被碾碎、被侵蝕,在沙中觀看世界初始的樣子。 ──伊塔羅.卡爾維諾 表面來看,現世已非賈西亞.馬奎斯所描述的:「很多事物還沒有名字,…
文/何榮幸(《報導者》總編輯) 無論身處什麼時代,媒體這一行最不缺的是英雄,最缺的永遠是職人。是的,就是那種數十年如一日,始終執迷不悔的職人。 打開名為「柯金源」的Flickr頁面,點選「相簿」後,算了算,共有一百八十五個主題資料夾。再看看最上方的統計,伸手揉揉眼睛,確定沒有看錯,這些靜靜躺著等待觀…
文/楊子霈 閱讀《農村,你好嗎?寫在農村的24則鄉野求生筆記》時,因為身為高雄人,我有在地人際網絡的優勢,受贈獲得作者李慧宜自家出產的美濃白玉蘿蔔,晚上拿來煮火鍋,果然細巧鮮嫩,入口即化,是蘿蔔界的神品。 我帶著感恩的心把書讀完,她的書和她的白玉蘿蔔一樣,也是神品。 記者的著作,社會面比較寬廣,文字…
編譯/白之衡 這是一個「大數據」與「後真相」並行的時代,只要簡單按一下「分享」或「轉推」,資訊與消息與傳言能在一轉眼就傳遍整個社群,甚至整個世界,因此假新聞與不可靠的消息不免也隨之漫天飛舞。不要小看假新聞的力量,論者認為,這次美國大選的結果,很大一部份是假新聞在背後推波助瀾的結果。 因此珍妮爾.哈根…
文/小食曼 前陣子新聞常報導醫護人員超時工作,甚至打著點滴值班,但新聞報導出來後,有任何的改善嗎?台灣的醫護人力嚴重缺乏,許多醫院不得不私下尋求無照護士擔任外科助手,但同樣地,在被媒體舉發後,醫院趕緊將這些無照人員開除,但有其它人員再遞補進來嗎?沒有。最後為了讓手術能夠繼續運作,原本的刷手護士便得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