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迪紐約遇刺倖存,創作不應遭受死亡威脅

編譯/愛麗絲 75 歲英美籍印度作家薩爾曼.魯西迪(Salman Rushdie)日前在紐約演講中遇襲,遭刺傷臉部、頸部與腹部,其經紀人安德魯.威利(Andrew Wylie)表示,魯西迪其中一隻手臂神經與肝臟受損,且很可能會失去一隻眼睛。不幸中的大幸,魯西迪近日已摘下呼吸器並能再次說話。 1988…

獎項的意義與企業的算計?曼布克獎失去對沖基金公司每年一百六十萬英鎊贊助

編譯/Waiting 於2018年才風光慶祝五十週年的曼布克獎,卻在2019年開始不久的1月底,傳出對沖基金巨頭英仕曼集團(Man Group)停止贊助他們每年一百六十萬英鎊的消息。就BBC報導指出,英仕曼集團與布克獎基金會近期的緊張關係,可能正是英仕曼集團做出這項決定的原因之一。 1969年首次頒…

史蒂芬.金的書單內容總是變來變去,但這幾本是他堅持的最愛

編譯/暮琳 身為愛書人的困擾除了沒錢買書、沒時間看書、沒地方放書之外,突然間有錢了、有時間了、藏書電子化了,卻頓時不知道該從哪本書下手也是常有的事吧。這種時候,所謂的名作家書單大概便成了選書的方便指南。跟上心愛作家的閱讀腳步一方面可以避免「踩雷」,另一方面更富有與大師產生連結的滿足感。然而,要交出「…

解構暢銷作家的寫作秘訣:首先,不要使用太多驚嘆號?

文/班‧布萊特;譯/林凱雄 你也知道建議是怎麼一回事— 你只會在與你的想法相符時才會接納它。 —史坦貝克,《令人不滿的冬天》 名作家指點一二時,眾人皆洗耳恭聽。道理很簡單,他們是少數能吃這行飯的人,還出了名,靠得就是把幾十個字母與標點符號正確排列的功夫。大部分人想為文賺個一塊錢,都還摸不著頭緒呢。所…

在人間建立恐怖統治,只有一件事能讓這些酷行合理化:要不就是宗教,要不就是神。

文/吳明益 「別傻了,」祖穆魯德陰沉地說:「我們正在人間建立恐怖統治,只有一件事能夠讓這些酷行合理化:要不就是宗教,要不就是神。反正以某種神性實體為名,我們就能為所欲為,不管多殘酷,大部分下面的笨蛋硬著頭皮也會吞下去。」 在那本令我著迷得喘不過氣來的《午夜之子》裡,魯西迪是這樣描寫敘事者撒利姆「外公…

國際文學獎季開跑:一次搞懂四大國際文學獎!

文/犁客 每年十月開始是歐美國際性文學獎的頒獎旺季,一連串入圍書單陸續公布,各國書迷會開始熱烈討論自己心儀的作家能否入圍、能否得獎,出版社也會密切注意自己簽下的作者和作品是否名列其中。 作為當今世界的文化強權,歐美國家的文學獎品味自然要緊;就算撇開文學史上的定位不論,國際獎項的認可也代表了作品向其他…

【讀者舉手】個人命運與國家歷史的無限迴圈──魯西迪的《午夜之子》

文/Miffy 魯西迪的《午夜之子》曾經獲得布克獎的肯定,更曾在數十本布克獎得獎小說裡再度被選中,成為「布克獎中的布克獎」。魯西迪在書中用魔幻寫實手法,把一個孟買小孩的一生以及他的家族史,和印度從殖民到獨立的歷史揉合在一起。小說的內容稠密、龐大歧異,充滿歷史、政治、宗教、神話、和寓言,題材的豐富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