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莉敏 上完駕訓課的回程路上,不過早上八點多,霧卻散得很快,前方視線清晰,連柏油路面有隻被車輪壓扁的死老鼠都分外醒目。霧散去後,早市附近擁擠又雜亂的街景便浮現眼前,人群也湧出,顯現百無聊賴而疲憊的樣子,為了不想看得太清楚,我只好催著油門,加速往前駛去。 順路買了早餐,回到家將早餐吃完後,也就到了…
文/千里淳風 很多孩子受的傷,是由大人造成的。很多大人,也都曾是受傷的孩子。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日後的人際、感情、婚姻與教養所造成的影響,往往出乎意料的深遠。 甚至,就連當事人也很難察覺,在成長的路上,父母與家庭在自己身上烙下了什麼印記。 然而,不管那是什麼印記,過去的已經過去,我們也回不去了。但面對…
文/愛麗絲 「我就是討厭藥,」趙函穎出生時是早產兒,除了黃疸還患有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我媽真的是三天兩頭送我去馬偕,阿嬤都說『妳這個小孩是用藥堆起來的,』」在趙函穎的成長過程中,藥是像夢魘般揮之不去的存在,這讓她早早將保健營養系訂為第一志願,「我可以上醫學、藥學系,但我不想去啊,」進入台北醫學大學…
文/陳玉梅 一九四九年,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在《第二性》裡寫道:「謹防婚姻,謹防母職,謹防男人。不一定要避開他們,但是要小心。」如今聽在女人耳裡,仍如暮鼓晨鐘。 女人,長年來都得經歷同樣的困擾:當你成年,周遭人開始探問,有沒有男朋友?當你有了男朋友,周圍人又開始追問,何時…
文/愛麗絲.米勒 我認為忽視童年現實的後果當中,最明顯能引起注意的領域就是入獄服刑。 如今的監獄雖已不似十九世紀的陰森舊牢房,但是有一點卻沒多大改變,即下面這個很少被人提出的問題:人為何會犯罪,以及此人該怎麼做才不會一而再地落入同樣的困境當中? 我曾在《人生之路》當中提到過一則加拿大的類似計畫(AM…
文/張慧慈 火車叩隆叩隆的行駛過鐵道,一路從艷陽高照的嘉義開到新店。 「我跟火車真的很有緣啊!」媽媽常常這樣告訴我們。 小時候,載滿白甘蔗的火車,沿路叩隆叩隆的行駛過鋪設在鄉間的鐵軌,開的速度不快,許多農村的孩子會蜂擁而上,快速的拔起一兩根,然後落荒而逃。搜集起來的甘蔗,可以再賣回給糖廠,賺取一些微…
文/盧郁佳 芭芭拉.金索沃的小說《毒木聖經》(The Poisonwood Bible)描述比利時白人傳教士家庭設法教化剛果殖民地黑人,文化鴻溝的悲劇。當中冷眼觀察全局的女兒艾達,真像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一名英軍因傷致殘,娶了在醫院結識的英國護士,戰後在今天伊朗的英國帝…
文/史秀雄 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ship)不是一個嚴肅的心理學術語,但這個詞卻相當生動地描繪了一種常見的情景:一方面,兩個人的生活或許已經非常緊密地關聯在一起,一切日常活動都圍繞著彼此安排,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經營著婚姻或家庭生活;另一方面,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兩人之間開始有了愈來愈多無…
文/黃之盈 當講師多年的他,學生常傾心於他的風趣幽默、妙語如珠。但當他回到家,卻像個不會講話的木頭人。 「你不是都跟學生談笑風生,為什麼在我面前就變成啞巴?」 「我哪有?」 「要你開口很難嗎?你有什麼毛病?」 砰,他把門用力一關,轉身出去。 每一次,當太太說他有毛病,他就很難受,他也是有自尊心的啊。…
「風流」一詞,從遺風餘韻、儀表態度、韻味意境等正面讚美的意義,轉換為情感不定向,到處流散,四處留情的負面評價。田威寧散文集《寧視》,以她父親為例,詮釋風流:「父親是像風一樣的男子──風起了,風停了,看似瀟灑卻是風自己也不能控制的。」 像風一樣流動,便也意味著,像風一樣不能自我控制方向。田威寧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