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離群索書】以謀殺案包裹災變的傷痛,直視歷史的另一面:《永不止息的風》

讀長崎尚志《永不止息的風》。以為只是一般的推理小說,以為寫的只是普通的殺人案件,沒想到還牽涉到廣島原子彈爆炸的歷史悲劇。 但光是謀殺案也很吸引人,廣島郊外一具遭遺棄的白骨曝屍山中,旁邊還有一顆頭蓋骨。棄屍成骨,還算常見,但為何又有一顆頭蓋骨? 經過鑑定,屍體是五十歲到七十歲之間的白人女性,頭蓋骨卻屬…

【讀者舉手】只有我,能成就我──夏曼.藍波安《安洛米恩之死》

文/黃巧如 為了捍衛自己的權利,有時我們需要突破體制來爭取,像是蘭嶼的反核運動,這可能會遭受到世人的批判和不諒解,即使如此,只要知道自己做的是對的,那所有的犧牲都會是值得。《安洛米恩之死》的主角也被人受到了質疑,承受別人不公平的對待,但他堅持自我,不會因為他人的鄙視就因此改變委屈自己。 《安洛米恩之…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Vol. 07:諾貝爾到底在獎什麼獎?

諾貝爾獎好像很重要,但⋯⋯那些和日常生活感覺毫無關係的科學發現,到底有什麼重要的? 事實上,諾貝爾獎當中的科學獎項,不但是學術發現,也常是新技術的理論基礎,從高科技產品到日常清潔保養,這些得獎的科學發現早就被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而與民生關係緊密的經濟學獎得主們具備精準洞澈的人性觀察眼光,提出的理論不…

帶進第一手資料、保持多元對話的可能──《半衰期:車諾比核災30周年紀實》

文/犁客 「大家可能都看過車諾比核災之後的照片,例如網路上常會看到一張整個教室地板全是廢置防毒面具的相片,很驚悚。」蔣雅郁道,「但是,那其實是假的。」 驟雨的午后,「車諾比核災30周年紀實團隊」七人當中的五人坐成一排,為新書發表會準備的簡報影片,以當年車諾比核災發生之後的撤離廣播開場,距離這段廣播首…

【特稿】伊格言:我將介入此事──伊格言對談駱以軍

文/伊格言 小編碎碎念:伊格言的長篇小說《零地點GroundZero》售出日文版權了!2017年3月將由日本白水社出版。你讀過這本令人背脊發涼的小說了嗎?它是怎麼站上國際舞台的?來聽聽駱以軍和伊格言的對談吧。 (本對談並無涉及小說具體情節) 駱以軍: 「我很焦躁,因為那並非固定空間,而是個形狀流動不…

這不是一場社會運動,而是一場科學戰爭!/《反核謬論全破解:全面駁斥彭明輝、劉黎兒、綠盟反核書籍》

文/黃士修(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 這個世界上,大概沒有其它社會運動,如反核運動這般,充滿違背科學的謊言。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福島縣發生規模 9.0 的大地震,隨之而來的海嘯沖毀了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備用發電機。在官僚文化的一連串錯誤決策下,錯失了黃金的應對時間;反應爐的冷卻系統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