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宥勳為台灣社會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以六年的時間和苦工,完成《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讓大眾讀者有機會以更容易親近的方式,認識台灣重要的文學作家。 「經典也青春」六年來幾乎全部介紹超過十五年以上的經典和傑作,這次隆重登場的卻是2021年9月才剛出版的…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2008年我在香港見到了聶華苓。有一幅景象,可說是我文學人生中無法磨滅的,在一場於陸羽茶室的聚會結束後,聶華苓由李歐梵輕攬著走在狹窄的士丹利街人行道上,馬家輝拍下了昏暗夜色中兩位作家的背影。 我沒有存下那張照片檔案。它存在我的腦海裡。 很年輕時讀《桑青與…
文/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所長 陳國偉 無庸置疑,朱宥勳以《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這本具有長篇小說概念的連作短篇,樹立了他小說創作生涯的里程碑。這是一本對未來台灣島嶼的命運的寓言╱預言,但也同時是當下台海甚至全球軍事緊張情勢的映射。但他不僅直面了戰爭的本質,更潛入戰爭的內面與暗面,標誌出戰…
合格的寫作者大多具備使用文字敘述的能力和技術,但能夠使用文字敘述的東西很多,不見得每個寫作者每種東西都寫得出來,能寫出繁複華麗小說的作者,不一定能寫出條理清楚的說明式文章;不過,也有少數寫作者什麼都能寫出一定水準,例如朱宥勳。 朱宥勳寫小說也寫非虛構的說明式論述,寫他對台灣各個領域的觀察及未來可能的…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節目進行到中途,來賓方梓姊說:「你不覺得翁鬧跟七等生很像嗎?我一直覺得他們倆(的作品)有共通的地方!」 聽到這裡,我如大夢初醒,確實在閱讀翁鬧的作品時,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畢竟翁鬧生在1910年,我又全心於琢磨他的作品與日本由橫光利一、川端康成領軍…
作者是台灣人,使用華文,寫出來的文學作品是台灣文學。這很直覺,沒什麼問題。 如果作者是台灣人,使用英文,寫與台灣相關的文學作品,算是台灣文學嗎?如果作者是台灣人,使用英文,寫的作品與台灣無關,算是台灣文學嗎?如果作者是台灣人,使用華文或者台文,寫發生在其他國家的故事,算是台灣文學嗎?如果作者不是台灣…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聽宥勳談書,心裡油然生出一股熱力,彷彿對文學與藝術的相信,因他的相信而益發堅定,我深深地被鼓舞了,且腦中頻頻做筆記,摘要如下: 一、鍾老被尊為「台灣文學之母」,是因為他從來不僅想到自己,長年付諸行動推同輩作家一把,例如從未謀面的鍾理和。在當時反共文學、現…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玉山箭竹的枝葉沾滿著露水。一隻鱗胸鷦鷯躲在茂密的森林內,寂寞地搖動著樹葉。」 這是鹿野忠雄在一天之內要縱走玉山南峰和南玉山的趕路途中一瞬所見。 時間是1931年八月下旬夏末到秋初,行程中尚有玉山主峰和東峰。這趟為期七十天的登山行動,還包括八月初的秀姑巒…
文/朱宥勳 認識洪明道,是在二○一三年辦書評雜誌《秘密讀者》之後的事。說來慚愧,我在某些方面是很閉思(pì-sù)的,即使洪明道因為好幾篇以台語文寫成的書評驚豔了編輯團隊、進而邀請他加入編輯團隊之後,我對他的認識也僅止於工作上的印象。我印象中的他,除了是一位對台灣文學、台語文書寫非常有使命感的評論者…
「不,有時爸鼻你錯了,不是強大才能柔慈,那是錯誤的描述和想像,也許神贈禮給他的生命,不是成為一個強者,而是一個無比自由者。」— 駱以軍《小兒子》 夢田文創 2010 年由蘇麗媚創辦,以「實驗室方式」進行文化產業的研發,繼「書店裡的影像詩」系統事業建立後,夢田文創首度轉譯台灣文學原創文本,從作家駱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