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意見 放小惡罰大惡,算是「正義」嗎? 發表於 5 11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老師真的會做出這種事嗎?還是孩子黑白亂講? 發表於 29 7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陳昭如 那是個尋常的週末傍晚,爸媽帶著巧巧(化名)及她心愛的蝴蝶犬嘟嘟前往果園採木瓜。回程的路上,頑皮的嘟嘟不停地在車子前後座之間鑽來鑽去,逗得巧巧哈哈大笑。直到嘟嘟一溜煙鑽到爸爸駕駛座底下,把頭親膩地枕在爸爸胯下,巧巧突然天外飛來一筆: 「爸爸,你為什麼不把鳥鳥給狗狗親?」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怎麼當一個好人 發表於 19 7 月, 2019 By 犁客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犁客 這本書不是這幾年剛出版的新書。它初次出版的時間是1932年,將近九十年前,現在在閱讀這篇文章的讀者絕大多數(很可能是全部)當時都還沒出生。 但這本書也不是「早就出版但一直沒有被翻譯進來」的那種多年來與國內讀者緣慳一面的經典。它在二十世紀的七零年代就出版過繁體中文譯本,多年來還有過幾回不同版本。 可是這本書還是很值得在專講新上架電子書的【一週E書】裡,特別談談。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他人昨日的地獄,將成為我明日的工作 發表於 23 6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楊貴智(法律白話文運動) 「他人昨日的地獄,將成為我明日的工作。」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律師的任務,是不讓各方過早認定案件「就是那樣」──邱顯智問馮.席拉赫 發表於 8 4 月, 2019 By 犁客 Photo Credit: 先覺出版 文/犁客 「您的故事裡提到律師想要解除與當事人的委任關係,但法官不准;」邱顯智問,「法官可以這麼做嗎?」 邱顯智是國內知名人權律師,他說自己會成為走上這條路,是因為讀了張娟芬的《無彩青春》,「這本書寫蘇建和案,提到羅秉成律師,我讀的時候真的覺得,哇,我好仰慕這樣的人。」 完整文章
專訪 「刑法背後全是人性故事,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專訪《罪行》《懲罰》作者馮.席拉赫 發表於 19 2 月, 2019 By 犁客 Photo Credit: 林煜幃 「我用一個故事來說明:大部分的專業作家可能會告訴你,開始寫作與重大事件有關,例如有一次搭飛機、遇上意外,墜機之後從飛機的殘骸中站起來,在那個剎那決定開始寫作。」費迪南.馮.席拉赫淺淺笑著,「不過我之所以開始寫作,純粹只是因為晚上睡不好、想找事做而已。這個說法沒那麼戲劇性,不過事實如此。」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你知道嗎?在中世紀想解決夫妻吵架,就是讓他們去打一架 發表於 15 11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怪奇事物所所長 夫妻嫌隙戀人齟齬,堪稱是一道永遠無解的謎,所長更不知道有什麼能教你。但我想告訴你的是,在尊重友善包容、耐心理性溝通這類進步觀念出現前,中世紀的歐洲人到底是怎麼解決的呢? 答案是決鬥。 在 15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孩子會喪命在自己信任的國家手中 發表於 8 10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Flickr by tenz1225 文/翁麗淑 十月,有個重要的日子,許多人稱之為「國慶日」。江家的小兒子就在十月十日這一天誕生,江伯伯將自己的寶貝取名為「國慶」。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孩子就命喪在自己信任的國家手中。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法律立的不好,被批判的卻是法官──《博恩夜夜秀》沒頂到的那個點 發表於 27 8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楊貴智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看完《博恩夜夜秀》後,其中討論「公然侮辱除罪化」的段落讓人有種不夠深入、頂不到點的感覺,有種不夠暢快的失落感。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心靈神探,還是行為分析?從行為科學看犯罪剖繪的界限 發表於 24 11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時報文化 主講:黃致豪律師/文章整理:黃亦安 人人心中都有鍵盤柯南,人人都想成為福爾摩斯,只憑雙眼一瞪、手指一摸、眉頭一皺,就能滔滔不絕地說出犯人的面貌和作案手法,然後瀟灑地轉身離開,留下一群滿臉敬畏的警察在原地。 但是,這畢竟是我們從小說和影視作品中看到的夢幻場景,在真實世界中,執法人員真的是這樣用行為科學來偵查案件的嗎?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