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被帥哥吸進戲院、越過沙丘,里長伯看到的是⋯⋯!? 發表於 29 10 月, 2021 By Readmoo編輯團隊 科幻或奇幻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有時為了節奏有時為了聚焦,必須做出適當的刪減,所以,如果閱讀鶲著,常常更能了解在影像敘事裡沒能仔細講述的設定細節。 另一方面,雖然「科幻」(未來、宇宙、人工智慧)和「奇幻」(中世紀、幻想生物、魔法與咒語)給人的印象完全不同,但本質其實幾乎相通,許多擅長其中一個類型的作家,也會在另一個類型交出厲害作品。 完整文章
書單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讓你對未來提出意見 發表於 4 6 月, 2021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有些人對電子書有諸多想像──應該要可以和讀者互動啊!應該要有聲音啊!應該要可以在書與書之間做超連結啊!應該要即時更新內容提及的相關研究啊!用這些想像來看現在絕大多數的各國電子書,不難發現:現實當中的電子書,好像有點⋯⋯不刺激?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跨世代的閱讀魅力:「三腳征服者」及其中文版的前世今生 發表於 31 12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Athlex 文/譚光磊 講到科幻小說,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艾西莫夫 (Isaac Asimov) 的《基地》(Foundation) 或亞瑟.克拉克 (Arthur C. Clarke) 的《二○○一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完整文章
書單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把知識變得好玩的那個人是這麼說的⋯⋯ 發表於 8 10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最近這幾年,在網路上以更新、更活潑、更多不同角度對閱聽者傳遞知識的平台越來越多。這一方面讓人好奇:為什麼這些學有專精的人會這麼好玩?另一方面讓人好奇:為什麼在過去的教育體制當中會把知識變得那麼不好玩?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艾西莫夫讓短篇超緊湊的創作策略 發表於 29 5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從前讀過的書,如果是自己喜歡的,出版電子書之後可能就會再買一次,一來方便複習,二來倘若有必要,可以把實體書清掉(其實這事是相當有必要,只是俺一直懶得動手)。 因此之故,重讀了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基地」(Foundation)系列。 「基地」系列共有七本書,包括最早寫完的「基地三部曲」(Foundation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讀完後腦袋會忽然出現「天啊我居然讀到這種了不起的東西」的感覺 發表於 26 4 月, 2019 By 犁客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犁客 1942年,有個喜歡讀科幻小說也自己嘗試寫科幻小說的美國青年,在前往拜訪科幻雜誌編輯的路上,想到一個天馬行空的點子。這個青年才二十出頭,但已經讀完了十八世紀英國學者愛德華.吉朋堂堂六大卷的近代歷史鉅作《羅馬帝國衰亡史》;青年想要寫一個發生在遙遠未來、遙遠星球上的科幻故事,但應用他讀《羅馬帝國衰亡史》的心得。和編輯討論之後,青年回家快快地寫了一個短篇,在雜誌上發表,並且撰寫續作。 完整文章
閱讀好好玩 他們代替我們進入可能的未來,面對我們正在製造的困境 發表於 2 11 月, 2017 By 黃彥霖 Photo Credit: Unsplash 編譯/黃彥霖 若真要列一份經典科幻作品清單的話,在這份名單上,丹.西蒙斯(Dan Simmons)的《海柏利昂》(Hyperion)算是比較晚出世的。 那是1989年,兩伊戰爭結束沒多久,柏林圍牆才剛被推倒,人類正要邁向二十世紀最後一個十年,將此前的動盪做一個了結。年近七十的艾西莫夫(Isaac 完整文章
書單 從《魔戒》到愛因斯坦──鋼鐵人馬斯克的最愛書單! 發表於 3 7 月, 2017 By 白之衡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Heisenberg Media 編譯/白之衡 我們經常看到名人書單。不過,無論這些名人是什麼身分,我們未必能從書單判斷:是這些書造就了這個人,還是因為是這個人所以推薦這些書。但是看一看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書單,你也許會浮出一個會心的笑──因為這份書單與這個人的形象如此貼合。 完整文章
國際風向 這種行之有年的傳統型式,竟是出版產業中正在興起的明日之星!? 發表於 7 11 月, 2016 By 黃彥霖 Photo Credit: Pixabay 編譯/黃彥霖 這幾年,在電子書與紙本書彷彿探戈舞步的互相消長中,全球出版界卻發現有種書本格式竟旁若無人地逐漸壯大。 根據美國重要書評雜誌《出版人週刊》書評編輯科雷諾(Annie Coreno)表示,2011年約有七千種有聲書上市,隨著出版社不斷釋出舊作,這個數量在去年翻了五倍。美國有聲書市場龍頭Amazon Audible 完整文章
閱讀好好玩 現在每個社群網站、線上遊戲,都把世界朝他三十年前就想像出來的模樣推去 發表於 8 9 月, 2016 By 黃彥霖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Frédéric de Villamil 編譯/黃彥霖 作家們常被視為是對未來社會如何發展有獨到觀察的人。有些眼光太過前衛的創作者或許會陷入無人瞭解的孤獨困境,但只要他們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同伴,就會顛覆整個社會,甚至改變未來。 1981年,在美國丹佛的科幻大會上,二十七歲的科幻故事寫手斯特林(Bruce Sterling)在朋友雪萊(John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