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輩子做的事,其實都是在溝通。」——專訪七月店長賴佩霞

文/愛麗絲 十六歲起於餐廳自彈自唱,十八歲正式出道,歌手,是賴佩霞最初被公眾認識的身份,但不是唯一的身分──賴佩霞的演藝生涯橫跨戲劇、主持,淡出演藝圈後還投入身心靈研究、發行雜誌、出版書籍、開設課程,更於去年取得法學博士學位。「我一輩子做的事,其實都是在溝通。」音樂、戲劇、語言,在賴佩霞眼裡,都是透…

永遠記得有次妹妹對我大吼:「不是我太慢,是妳太快」

文/羅怡君 每次跟家長聊到內向小孩,一定會有人提問:「要怎麼鼓勵內向的小孩,才可以讓他比較……?」這句話的後面可以接「勇敢」「開朗」「積極」,或是任何家長希望改變的方向,但不論是哪個詞,都讓人感覺當個內向小孩,人生注定有些灰暗。 事實上並非如此,他們的人生之所以感到灰暗,說不定正是我們這些外向人造成…

【讀墨閱讀榜:這本大家讀最久!】Vol. 08:蘭登教授回答里長伯的哲學問題!

有個人本來想當創作歌手,但先當了老師,試過發專輯,不過不怎麼順利;後來他讀了驚悚小說覺得自己也很想寫寫看,所以就開始寫了──而且這回他堅持下去,就算賣得不怎麼樣,依然繼續嘗試。 有個人從小到大都是人生勝利組,學業戀愛工作結婚都順利,沒有婆媳問題,但仍覺得自己很難做好傳統當中要求女人的種種角色──然後…

內向的人不會生氣,而且容易臉盲?

文/張瀞仁 內向者真的不會生氣嗎? 很多人都誤會內向者不會生氣,其實是內向者表達生氣的方式比較溫和而已,神經大條一點的人甚至完全不會察覺內向者生氣了。反之,內向者常會覺得別人太容易勃然大怒、講話不夠深思熟慮、讓自己很受傷之類。 回溯生理學家懷特.坎農(Walter Cannon)在一九二九年提出的「…

「我很安靜,並非意味我一無所知」

文/瑪蒂.蘭妮 謙遜的人通常是值得欽佩的──如果大家瞭解他。 ──艾德.郝伊(Ed Howe) 為什麼性格外向者得到所有的讚譽? 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在辦公桌前埋頭苦幹的性格內向者,沒辦法表現得像性格外向者那樣「機靈」。珍是一位性格內向的編輯,她告訴我:「當我最後向大家展示某些觀點時,我總是在人們的臉…

僅是因為身體周圍有滿滿的人,都會消耗內向者大量的精力

文/瑪蒂.蘭妮 那個房間人潮像大海。喧鬧的聲音幾乎要震破我的耳膜。我掃視了一遍那個房間,想要尋找一個安全的角落。我的胃開始痙攣,呼吸變得急促,我想要逃避。我的丈夫麥可卻看見了他想要打招呼的朋友。他很興奮,他喜愛聚會。他穿過擁擠的人群,一路上都在微笑、點頭。我徑直走向洗手間,待在那裡,欣賞著壁紙、手巾…

【讀者舉手】如果你是個內向的人,那你可能得想比較久──但提出的點子會比較酷

文/Hao原載於「分享書」,經作者同意轉載 書籍內容很紮實但不複雜,作者用平實的語言詳細說明了關於內向者的一切。 一開始先從腦部構造說明,內向是天生的,並且從簡易的幾個問題來判斷自己是否屬於內向者,接著從人際關係(包括婚姻、社交、親情)的實例來說明內向者通常有哪些特徵,瞭解了內向者的特徵後,再結合前…

【GENE思書軒】內向害羞不是你的問題;而且,這個世界需要你

雖然我由衷地一再強調,但真的沒有朋友相信我是個內向害羞的人。 其實我一直隱藏自己的社交焦慮,談笑風生的同時,心裡卻在皮皮剉,這種矛盾讓我有時候會開始考慮要不要去看心理醫生。一直到讀了蘇珊.坎恩(Susan Cain)的《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Quiet: The Pow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