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犯、情色作家、亂倫女同志、裸體主義者⋯⋯他們都是「字典人」

在這個網際網路四通八達、人人手機長相左右、Google翻譯與生成式AI大行其道的年代,我們還需要「字典」——尤其是紙本字典嗎?難說難說,但是一個國家的語言永遠需要一部包羅萬象、與時俱進的「大字典」,做為一國文化的典範圭臬。例如,英國的《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

【經典也青春】搭乘一艘滿載辭彙的大船——楊憶慈談三浦紫苑的《編舟記》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我有兩個關於辭典(字典)的鮮明記憶。 一個是小學時,模範生獎和畢業典禮九信獎,分別拿到了一本做為獎品的厚厚(當時的感覺)字典。(我相信至今給中小學生的嘉獎還是一樣吧) 另一個是在牛頓公司工作時,出版部門有一群像貓一樣的同事,他們的工作就是長年在編輯和修訂…

美國人想廢除英文,《韋氏字典》於是建立「美式英文」

文/潔絲.麥克休;譯/吳宜蓁 編寫字典,就是在「描述語言本來的樣子」和「整理正確與錯誤的用法」之間尋求平衡。其他教材在描述當時的說話方式時,韋伯斯特的書則試圖推行新的說話方式。對今日部分讀者來說,韋伯斯特就像是過時又迂腐的獨裁者,命令人們該如何說話,還立下了許多限制。 他想保存美國的說話方式,讓他們…

7/6【大師思想系列 免費講座】意義探求、愛、救贖:從法蘭克的意義治療理論看電影《牛津解密》

英國牛津字典(Oxford Dictionary)的編撰歷史,可說是世上絕無僅有的大工程!這部字典的可貴在於,它和一般的英文字典不同:因為它對每個單字,不只提供它的定義、文字意涵,和簡單的使用例句而已,而是包含了每個重要的單字項目,它的字根字源,還包括它在每個不同的時代,所演繹出的不同意義的流變!緣…

投身編纂字典,讓長年囚居療養院的醫師重拾平靜

文/賽門.溫契斯特;譯/景翔 經過十年困居在囚牢中受苦,在知性上受到孤立和隔離後,麥諾感到他終於能攀爬回到陽光燦爛的學術世界。隨著在他認為是重回到那個階層的同時,麥諾的自尊至少也開始一點點地重新浮現,開始慢慢地滲透回來。從留在他病歷裡的一點點證據,可以知道他開始恢復了自信,甚至自滿,不單是因為一再重…

存在的一切都會消逝,消逝的同時以另一種樣貌向未來留存──《沉舟記》白晝之夜對談

文/暮琳 「沉舟」兩字看似負面悲傷,用以形容背水一戰的「破釜沉舟」卻有殺出新生之感。詩人夏夏在聽聞台灣野生魚類消失的景況後,推想若是魚類消失在地球上,未來該如何向後代子孫解釋字典中的「魚」字才好?有感於中文字許多部首出於自然,現今社會與自然的連結卻愈發薄弱,她發起籌備《沉舟記》一書的計畫,在記錄消逝…

靠「查字典獵地術」 藍天董座變收租王

文/商業周刊提供 十一月中旬,來到上海知名徐家匯商圈,走出地鐵站不久,「百腦匯」三個大字映入眼簾,這家成立十八年的台資三C賣場,才重新掛上招牌一個月,裡頭正高掛「雙十一」活動海報,準備迎接年底消費旺季。 這裡曾是全上海最大的三C賣場聚落,近年卻因為電商崛起不敵衝擊,如今僅剩兩家仍在營業,歷史最久的百…

【老貓出版偵查課】編輯的真實生活

編輯幹久了有時候會忘記,這是個許多業外人士非常欣羨的職業。像前一陣子某理科背景的女性同胞,放棄高薪出國遊歷了一年,回國後終於爭取到編輯的工作,她竟然覺得這是一件值得驕傲的生涯成就。我被編輯線上的各式挑戰,折磨得忘記編輯其實是多麼讓人嚮往的行業了——雖然這種嚮往恐怕出於誤會的成分非常高。 大部分對編輯…

【老貓出版偵查課】出版業是步入黃昏還是走向黎明?

我一連寫了好幾篇台灣出版產業大崩壞的文章,比起產業上一次的高峰期,產值足足滑落了 38.25%,而且看起來今年的數字可能還會更難看。於是有朋友開始提醒我,你把出版業講得這麼慘,那這個產業還會有人敢來嗎? 產業很慘是現實,即使不講,產值遲早會反應就業規模,所以早講還有提醒作用,晚講只會讓人更失望傷心。…

【專訪影音】一本繪本,一晚讀19次也不厭倦?

這是一本名叫《All Gone》的硬頁書,一本陪洪瑞霞與小女兒度過幼兒時期的可愛繪本。所謂的遊戲,並不是指故事本身有什麼特殊的遊戲設計,而是禮筑外文書店洪瑞霞(Lois Hung)靠著自己與孩子的互動,一起創造出專屬於親子間的閱讀遊戲! Cereal, all gone. Juice, all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