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舉手】在孤島說話,我們偶爾也會聽到來自其他孤島的聲音──宋尚緯的《孤島通信》

文/f.c. 許多研究者都認為張愛玲的散文比她的小說寫得好,而且寫得精彩,寫到了人的骨子裡。同樣的道理用在宋尚緯身上,這次他放下詩集,首次出版個人散文集《孤島通信》,居然寫得精彩又不失詩意,書寫人性、人生的細碎低落處,直直切開人性軟爛處。 宋尚緯此次以散文書寫,如同〈自序〉裡談到的:「散文也好,新詩…

「我想成為一個好人。」 他這樣告訴我

文/宋尚緯 好人 二○一七年十月五日 0. 「我想成為一個好人。」 他這樣告訴我 像是自己從未 好好當過一個人 1. 我只是不明白 此時所落下的雨 和彼時所落的雨 是同樣的雨嗎 我只是 想停止這場雨 彷彿這樣 就能停止 我不停落下的哀傷 2. 你告訴我 要比風更快 要比林中的陰影更快 走在恐懼的前面…

「你把自己的不堪,都放在大家的面前,誰還會愛你」

文/宋尚緯 有些人要求我 二○一七年十月十八日 有些人要求我 過點體面的生活 譬如問我 你為什麼不反抗呢 如果是我,我會 讓自己成為銳利的刺 他們這麼說著 一邊舉起自己朝我刺來 有些人要求我 有病得治,得吃藥 得接受大家的好意 憂鬱也要憂鬱得體面一些 才能夠得到大家的同情 你為什麼不振作呢 他們這麼…

人是這樣不斷傷害他人與被傷害而成長的

文/宋尚緯 0. 有的時候我會問自己,自己算不算是個壞人。 1. 我從小到大也做了許多「壞事」,偷竊、說謊、打架、翹課、頂撞師長、不敬長輩,在我成長的這些時間中,我是做了這麼多令人頭疼的事。有人說年輕的心思總是曲折、難以理解的。當然難以理解──就是因為連自己都不理解自己在想些什麼,所以才做出這麼多令…

存在的一切都會消逝,消逝的同時以另一種樣貌向未來留存──《沉舟記》白晝之夜對談

文/暮琳 「沉舟」兩字看似負面悲傷,用以形容背水一戰的「破釜沉舟」卻有殺出新生之感。詩人夏夏在聽聞台灣野生魚類消失的景況後,推想若是魚類消失在地球上,未來該如何向後代子孫解釋字典中的「魚」字才好?有感於中文字許多部首出於自然,現今社會與自然的連結卻愈發薄弱,她發起籌備《沉舟記》一書的計畫,在記錄消逝…

「如果我的演員身分能做什麼來推廣閱讀,我都很願意去做。」──專訪連俞涵

文/犁客 「如果演員都能夠持續寫、寫出一本書,」連俞涵說,「大家看到了,應該都會覺得自己做得到吧?」 講這句話的時候,連俞涵有種揉合了肯定的好奇表情,「應該是這樣的吧?/一定是這樣的吧!」兩種想法,同時出現。 連俞涵並不是想要讓大家覺得「寫書是件超簡單的事」──事實上,她念茲在茲的是想要讓大家感覺「…

懂得笑就不會恨了

文/宋尚緯 二○一六年 二月二十七日 「懂得笑就不會恨了。」 ──邱瓈寬 他們來過 帶走一些東西 留下一些缺口 我問他們拿走了什麼 他們看著樹林說 時候到了 你就知道了 時候到了 我知道他們拿走了風景 做成一片片壁畫 掛在潔白的牆上 說這是最美的景色 我知道他們挖走了山壁 做成一張張照片 貼在紀念的…

我知道世界是很美好的,有這麼多美好的惡意

文/宋尚緯 美好世界 二○一六年 七月七日 世界是很美好的 我們只缺一個 真正的慈善團體 和幾把防身的武器 我們必然要承認 他人的惡意 和自然是同等的存在 像風吹過,像雨落下 沒有任何原因 有些人為了保護世界 在自己家裡 點開模擬市民 先毀滅整個世界 再造一個自己喜歡的樂園 納粹也愛這個世界 愛自己…

人生就是最艱難的文學作品──《比海還深的地方》

文/宋尚緯 ㄧ、人類並沒有固定的形狀,我們是被教育成這樣的。 在這個社會裡,我們都會有一個固定的形狀讓他人迅速地了解自己,於是我們有了「標準答案」這種事物。人類在各種領域開始試圖固定作業流程,處理任何事物開始有固定的順序,也開始擅長替我們所見到的任何事物分類,例如男生應該喜歡什麼、女生應該喜歡什麼、…

我不想再當食人族,但是有的時候還是難免將人拆吃入腹

文/宋尚緯 所有人都只是為了自己關心的事情在辯護而已,當有些人能夠堂而皇之地說出類似「你如果關心那你去幫他們啊」之類的台詞的時候,其實潛台詞就只是在告訴你:「你關心的事情我並不關心。」   我一直覺得我的人生算是幸運的,即使我總是耽溺在自己的憂鬱與哀傷裡。我還能夠幸運地享有某些水準以上的物質條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