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宮部美幸,不讀推理?那就讀《鄰人的犯罪》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因故重讀《鄰人的犯罪》(我らが隣人の犯罪)──老實說俺早就忘記初讀這書是什麼時候的事了,回頭翻翻當年買的紙本書自然找得到線索(俺會在第一次讀完一本書之後,在書末的版權頁或蝴蝶頁標注日期),只是那書早已不知收在哪個紙箱裡;可以粗略推估初讀的時間距今絕…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總還有人說沒華文推理可讀。但這不是事實。

國中時老師指定讀《一個都不留》,當時還不清楚什麼叫「推理」,不過栞從此栽進推理世界;和許多因為嗜讀而成為編輯的出版從業人員不同,栞進入出版業時擔任的不是編輯職位,只是過了幾年,她還是因故接到了編輯任務──而且與推理有關。 身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的理事,栞一直想要多替華文推理寫作者做點事,因此編務中讓許…

【一週E書】如果你注意過《我推的孩子》片頭曲,你就接觸了某種「第一次」

文/犁客 如果你本來對流行歌沒有特別感覺,但看動畫《我推的孩子》時卻注意到了片頭曲〈偶像〉,而且發現這首曲子成天在你腦袋裡自動反覆播放,不用覺得奇怪──這首曲子一推出就在日本的流行音樂榜Billboard Japan Hot 100連續六週攻頂,接著在全球的流行音樂榜Billboard Global…

【上山頭拚書影】Netflix《模仿犯》:找尋拆解重組後的原著元素,恐怕便是觀賞時的最大樂趣

改編自宮部美幸同名小說的Netflix台劇《模仿犯》,是一個頗為奇妙的改編範例,你要說它忠於原著,卻有許多地方看起來像是全然不同的東西,但要說它完全將原著拋開,卻又有很多部分確實能讓人從中窺見原著身影。 因此,如果真要形容,這情況其實比較像是給了製作團隊一盒特定建築主題的樂高積木,只是當製作團隊按照…

郭曉其就是摩羯座,我滿喜歡他的

文/瀚草文創、英雄旅程 明天的你將照亮受過傷的其他人 吳慷仁X郭曉其 一個嫉惡如仇,黑白分明,不受同儕歡迎的檢察官。透過查案彌補自己身為刑案受害者家屬的遺憾。 《模仿犯》這本小說有很多元素跟一般所謂的無差別殺人主題,或是犯罪類型、偵探類型不太一樣,因為裡面詮釋的東西除了有一個很單純絕對的「惡」以外,…

狗咬著紙袋,把袋裡的東西甩了出來。那是一隻人類的手。《模仿犯》

文/宮部美幸;譯/張秋明 一九九六年九月十二日。 儘管經過了許久,塚田真一還是可以清楚地從頭到尾記得那一天早上自己的行動。包含當時自己心裡在想什麼、那種剛起床的情緒、一向走慣的散步路上看見了什麼、和誰擦身而過、公園的花壇裡開著怎樣的花朵……鉅細靡遺的小事他都記得。 這種記住大小瑣事的習慣,是最近一年…

奇妙的結構,白描的筆法,巨大的黑暗,與小小的光亮──《模仿犯》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宮部美幸(宮部みゆき)的《模仿犯》(模倣犯)是一部相當特別的小說。 倘若分類,它大約無庸置疑會被歸類為「推理」,不過它的情節推進方式與大多數的推理小說不同。目前國內的譯本分為上下兩冊,早年曾有分為四冊的版本,但如果要照內容分冊的話,《模仿犯》應該分…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那本經典藏了一個非常恐怖的故事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不一定因為它們在剛出版時是暢銷書,但一定因為它們具備某些特色,使得不同時代的讀者在接觸它們的時候,仍然覺得自己看見了新世界、認識了早該認識的朋友,覺得終於明白自己在煩惱什麼,或者終於遇上了能夠理解自己困惑的人。 也因如此,經典可能每隔幾年會被重新介紹一次;現在有了電子書,許多經典…

【讀墨暢銷榜:這本是熱門話題!】2022年度暢銷榜!

來了,來了,2022年的Readmoo讀墨年度暢銷榜和吃大人一起來啦! 2022年比想像中動盪,疫情起伏加上戰爭危機加上裴洛西訪台加上股市加上選舉,事情一直來一直來,心靈養生和漫畫輕小說當然不能少,年度百大中的小說佔比也穩在1/3,犯罪推理與華文都有亮眼成績! 不過,閱讀除了提供從現實中暫時脫離的休…

「文字大嬸」養成記——專訪十一月店長周慕姿

文/愛麗絲 「星期天郵差不送報,每逢星期一,郵差送來星期日、星期一兩天份的《國語日報》,總跟等在門邊的我說:『妹妹今天有兩份喔!』我就好開心喔!」周慕姿從小熱愛閱讀,談及當時殷切期盼的《國語日報》,仍是高舉雙手歡呼的興奮。 周慕姿約二、三歲時,家裡在台南經營租書店,據母親轉述,當時還不識字、熱愛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