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飛宇:如果人從尊嚴旁邊繞過去,那定是條不歸路

文/畢飛宇 我出生於六十年代的蘇北鄉村,在六十年代的中國鄉村,存在著大量的殘疾人。 我注意過知青作家的作品,在他們的作品中,人物的名字很有特點,經常出現二拐子、三瞎子、四呆子、五啞巴、六癱子這樣的人物。這不是知青作家的刻意編造,在我的生活中,我就認識許多的三瞎子和五啞巴。 我對殘疾人一直害怕,祖上的…

為什麼學歷鄙視很蠢?

當社會用財富和地位衡量人的價值,所有人都會過得更不好。因《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為人所知的的哲學家桑德爾(Michael Sandel)在《成功的反思》裡說明了現代社會功績主義(meritocracy)的問題。有些人覺得左派就是鎮日痛陳弱勢辛苦,但桑德爾這本書的開場,剛好從一群有錢人的困境出發。 20…

【經典也青春】我們該如何訂定一份新的社會契約 ——楊憶慈談邁可.桑德爾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這是一本大書。這裡的「大」,指的是作者試圖用相對全面式的視角,以具體發生在我們生活週遭的事件,提出兩千多年來多位哲學家,針對各種兩難問題所架構的論述,帶領讀者進行更富層次的理性思考,以取得反覆辯證的精髓,讓許多公共議題,回到正反兩方各述其理,並藉此促成相…

我知道你不想把關係弄糟,但別人只會覺得你懦弱

文/慕顏歌 與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場鮮明 問題在於,我們混淆了明哲保身和懦弱的界限。 我常在想,我們生活在一個由人構成的群體環境,不得不將精力用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問題。本來溝通是為了消除隔閡,增進瞭解,透過配合彌補單一力量的缺陷,最大限度地發揮力量。 然而現實中我們看到的,卻是彼此抱怨或人為設置的障礙。…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尊嚴、校譽、認同感?一支被抗議的MV及其回應

〈戀我癖〉MV角色穿著本校校服,演出誹謗、霸凌畫面。部分同學與校友感到不適,認為MV惡意影射學校、傷害校譽。然而,學校想提醒各位,霸凌是實際存在,但不易察覺與控制的社會問題,也呼籲大家,我們應該審慎面對霸凌存在的可能性,畢竟,即便該影片有引發社會對本校誤會的疑慮,它對校譽造成的傷害,也比不上任何一樁…

含淚也要學會面對死亡

文/小食曼 儘管市面上已有無數的書籍探討著「死亡」,但是真正將他們拿起來翻閱並且認真思考的讀者有多少呢?其實人們或多或少都認知到「面對死亡」是需要學習的(所謂的學習指的是態度與觀念的轉變)。但或許就如同知名諮商心理師蘇絢慧在《死亡如此靠近》一書中提到「他們還是滿懷希望的在找尋奇蹟,文化長期對我們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