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年來,若問我台灣最不喜歡的城市,我毫不猶豫回答,是基隆。狹窄的街道,人車爭道,文化氣息微薄,何況多雨,陰陰暗暗,十足悲情城市形象。 很少去基隆。不是遊憩之地。幾年前起卻流連忘返。 不,不是市區,對市容陰暗的印象並未好轉,獨行或共遊只往有水的地方走,和平島、八斗子、海科館、老鷹盤旋基隆港,成為我…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電影《悲情城市》裡的主角林文清本來不是聾啞人士。 精準點兒說,林文清並不「啞」。劇中提及,他是八歲時出了意外,耳朵受損,所以聽不見聲音;聽不見聲音,也就不說話了。現實當中的確有這類例子,年幼時因為事故、病變,或先天沒有聽覺的人,就算發聲器官正常,也…
文/野島剛;譯/張雅婷 侯孝賢導演很適合戴帽子的造型,他一戴上帽子,馬上呈現出一種導演特有的專注神情;然而一把帽子摘下,就是電影界的大人物。每次看他以金馬獎主席身分出現在螢光幕前,幾乎都是穿著西裝,沒有戴帽子。 他到東京宣傳最新電影《刺客聶隱娘》時,果然是戴著帽子出現,帽沿下的眼神炯炯發亮,或許是來…
文/蘇致亨 「咱本島人上可憐,連鞭(liâm-mi,一下子)日本人,連鞭(一下子)中國人:眾人吃,眾人騎,沒人疼」,在一九八九年侯孝賢的電影《悲情城市》中,男主角陳松勇以這麼一句臺語,說盡被殖民者的悲哀。這是臺灣解嚴後第一部談及二二八事件的電影,也是臺灣電影第一次在國際頂尖影展上贏得殊榮。諷刺的是,…
文/犁客 「對於『公共知識分子』這詞,我也覺得很困惑。」伊恩.布魯瑪笑著說。 擁有藝術學位、當過劇場演員、寫藝術評論(包括劇場、電影、各類書籍及各種音樂)也寫政治觀察、擔任知名雜誌編輯、出版多本著作、精通六國語言⋯⋯布魯瑪具有許多不同專長、不同身分,因為大學時選讀中國文學,他甚至能讀、能講中文。 「…
文/新井一二三 天皇的真實姿態與聲音 第一次在電視上公開播放,叫許多日本人衷心驚訝。 二○一六年八月八日下午三點,當時八十三歲的日本天皇明仁在電視上表示:近來感到年邁老化,身心健康不如從前,故希望在有生之年,從天皇地位退下來,能把職位讓給兒子。那是天皇的真實姿態與聲音第一次在電視上公開播放,叫許多日…
文/林蔚昀 開始讀《字母會C獨身》,是在某一天的凌晨兩三點。夜深但不人靜,我一邊等電腦的系統更新,一邊做家事。 有一個月了吧,我常在深夜煮飯、洗碗、打掃。這樣,隔天的白日會過得有餘裕。有了餘裕,家庭生活就少點衝突、糾紛、眼淚和尖叫。 當然是要犧牲睡眠的。長久以來,我一天只睡四個小時,隨著工作愈來愈忙…
文/曲辰 英國作家毛姆說過:「臥病在床時,陪你度過病榻時光的最佳讀物並非偉大的文學作品,而是推理小說。」推理世界無限遼闊,從一具屍體出發──密室、機關、敘述性詭計、本格推理、社會推理,隨著無數創作者推陳出新,推理的面貌更加多變。時值今日,「推理小說」不再只有謀殺及犯罪。故事不再由死人拉開序幕,謎團就…
文/小野 有個人,曾經在上個世紀八、九○年代臺灣新電影遇到瓶頸的幾個關鍵時刻,毅然跳出來,用一種「無私無我」「相互扶持」的精神,完成了在當時非常艱難的任務。 之後他便毫不留戀的離開了電影界,甚至很少再談這段經歷。就像他從很年輕時,在每次因緣際會中進入新的行業或新的領域,他都能透過自己建立的學習系統,…
文/黃子欽 日本時代、民國時代、電視時代、廣告時代、網路時代……,現在我很想有一個台灣時代。 讓我們來找一些台灣的圖像物件。日本時代是明信片,街道、景點、農業、風俗,一種殖民地的標籤印象。民國時代是洗腦課本,長江黃河萬里長城、反攻大陸、士兵剪影、眷村、梅花、保密防諜。電視時代是各種童年代言人,無敵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