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構作品有天馬行空的想像自由,非虛構作品有毫不摻水的真實重量,奇妙的是,真實世界裡事件總有超乎尋常的發展,要嘛比想像的更荒謬誇張,要嘛比想像的更沉重離奇。 發生在現實當中的真實事件,整理撰寫成非虛構作品之後,不但精采程度不下於虛構故事,更是小說、漫畫、戲劇、影視等等改編的重要來源及參考。 而更要緊的…
文/大衛.希門內斯;譯/馬巧音 我才剛抵家門口,正伸手要開門時,手機響了,是報社編輯總部打來的電話。 「巴黎發生恐怖攻擊14,感覺事態嚴重。」 外套還沒來得及脫掉,我便馬上再奔回報社。「即時快訊」團隊正在更新剛收到的資訊。那晚有多起槍擊事件接連在法國首都內各處發生,包括正在舉行搖滾樂團「玩命鷹族」…
文/大衛.希門內斯;譯/馬巧音 「樞機」打電話告訴我,他也認為現在該是和政府和解的時候了。他說:「現在已不是保持中立的時候。」 我心想:喔!同樣這一句話,我才剛聽誰說過? 中央政府主動向我們報社示好,願意放下兩年前的衝突,盡釋前嫌一切從零開始。當年人民黨的前財務長路易.巴塞納斯,被發現在瑞士的銀行戶…
文/楊虔豪(駐韓獨立記者) 很可惜的是,就在本書於臺灣問世、以及我寫這篇導讀時的兩個月前,孫石熙已離開主播臺、退居幕後,專責 JTBC 社長職務。但我在擔任駐韓獨立記者期間,一起見證了孫石熙這風風雨雨的七年,看見媒體擁有的力量──在保守派復辟、宛如倒退回獨裁的時期,一家民營電視臺的新聞工作者,透過追…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假新聞」一詞,簡單理解是「以新聞報導形式呈現、經由新聞發布管道發表,但並不為真的內容」。不同於因為某種失誤──資訊提供者講錯了、資訊記錄者誤解了、排版人員漏撿了一個鉛字──而產生謬誤的「錯誤新聞」,「假新聞」的重點在於發布者要利用「新聞」這個理應…
文/愛麗絲 「來,先拍照對不對,要由下往上拍喔,等我腳交叉一下,你們要開美肌喔因為我沒有擦粉。」Readmoo 讀墨電子書官方認證唯一犢董、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副教授江淑琳,在講座開始前熟練擺拍,「啊照片放上社團前我要先檢查喔!」 她口中的社團,是 Readmoo讀墨×mooInk 線上討論區,每日讀…
筆訪/犁客;文字/橫山秀夫 1989年,日本的昭和64年。這是昭和的最後一年,而且只有短短七天──昭和天皇在1月7日駕崩,平成年代隨之來臨。小說《64》裡提到的綁架事件,就發生在這段時間。綁架事件出現遇害的女孩、心碎的家屬、震驚的民眾,及因為沒能擒凶而感受複雜的警方。 過了近二十年,追溯期將至,警界…
文/林照真(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影印機俐落地吐出厚厚一疊雙面 A4 紙張,油墨與熟悉的新聞味兒,刺激人的嗅覺。《紐約時報》前執行總編輯吉兒‧艾布蘭森,投入十三年光陰撰寫《真相的商人》一書。報紙傳奇與科技新貴的新聞市場競爭,是本書的主軸。艾布蘭森做新聞工作時寫,即使離開新聞界多年,她還是繼續…
文/黃哲斌 在艱危的媒體年代,從一名脫口秀主持人談起。 美國媒體圈有一名詞,「強.史都華世代」(Jon Stewart generation),意指那些不再相信 CNN 或福斯等有線新聞,卻藉由觀看史都華的脫口秀節目,理解世界、形塑政治態度的收視族群。 1962 年出生的史都華,從未當過記者,他自單…
文字/連恩.范恩;筆訪、整理/犁客 納凡德熱愛賺錢,但幾乎不怎麼花錢;他近乎直覺地與數字打交道,但不怎麼擅長和人打交道;他的生活範圍很簡單,但在這個範圍內做的事並不簡單;他不認為自己做的事有什麼問題,但他坐在英國自家臥室的電腦前,讓美國股市瞬間暴跌、市值一眨眼蒸發一兆美金。 ──而且,過了好幾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