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也青春】歷史小說與歷史的距離——吳佩珍談森鷗外的《澀江抽齋》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近幾年,台灣的歷史影劇再度火紅,《賽德克巴萊》、《返校》、《國際橋牌社》、《斯卡羅》等,尤其是由《傀儡花》(陳耀昌)改編的《斯卡羅》劇集,更加帶動小說閱讀的熱潮,可說是極為可喜的現象。 關於「歷史小說」此一文類,有一個接近通論的定義——遵照歷史事件和人物…

【一週E書】只要擁有人心,就會招來黑暗,必須擁有人心,才能破除黑暗

文/犁客 被放在同一個大分類當中的作品,有時讀起來根本不像同一類的作品,舉例來說,金庸、古龍、溫瑞安的小說一讀都會覺得是武俠小說,但想想故事其實差別非常大,會覺得它們是同一類,主要是因為場景感覺都像某個「古代」。 日本的「時代小說」也一樣。 「時代小說」的「時代」指的大致上是明治時代之前,常見的就是…

【經典也青春】彼得.杜拉克也推崇的實業家——賴譽夫談澀澤榮一的《論語與算盤》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我對彼得.杜拉克的深刻印象,與其說來自他的企業經營管理理念著作,不如說當讀到他的自傳:《旁觀者》時的驚艷。光是書名取為《旁觀者》,書中對於語言的運用,拉出時間軸、展開大格局鳥瞰歷史的氣度,以及動盪時代中對人事物的細膩觀察,最後沉澱出獨特的思想、見解,也就…

「動物園」一詞,來自日本啟蒙大師福澤諭吉

文╱胡川安 我常去東京,有些地方雖然很有名但卻不會想去,像是上野動物園,直到有了孩子之後才前往參觀。孩子讓我瞭解生活的更多面向,並看到城市的不同層面。 上野動物園是東京居民和孩子們平日的好去處,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日本「動物園的誕生」就在上野。從上野動物園的發展來看,可以看到西洋文化如何在亞洲生根,並…

天皇的緊急求救信號?天皇以真實姿態與聲音在電視上公開播放的退位聲明,叫許多日本人衷心驚訝⋯⋯

文/新井一二三 天皇的真實姿態與聲音 第一次在電視上公開播放,叫許多日本人衷心驚訝。 二○一六年八月八日下午三點,當時八十三歲的日本天皇明仁在電視上表示:近來感到年邁老化,身心健康不如從前,故希望在有生之年,從天皇地位退下來,能把職位讓給兒子。那是天皇的真實姿態與聲音第一次在電視上公開播放,叫許多日…

「日式」燒肉其實很「韓系」?韓國人留在日本的遺產

文/胡川安、郭婷、郭忠豪 日式燒肉的故事,是一段人與動物之間血與肉的故事,也是一段帝國主義的故事、充滿著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的微妙關係,也是日本人與其他文化交流的故事。 「日式」燒肉? 台灣大街小巷中都有販賣日式燒肉的店家,燒肉冠上「日式」,燒烤方式有別於BBQ、牛排、韓式燒肉和巴西窯烤,但它從何而…

我們喝的不是咖啡,是感覺──五〇年代咖啡館

文/蔡蕙頻 很多人都知道,在咖啡流行起來以前,臺灣人最常喝的飲料是茶。日本人來臺灣以前,臺灣人靠種茶、賣茶賺了很多錢。靠茶吃穿的臺灣人,自然而然也把茶當水喝,不分貧富,都能夠在酒足飯飽後來上一杯好茶。 喝茶風氣延續了數百年,直到日本人來到臺灣以後,臺灣人才開始接觸到新飲料──咖啡。事實上,日本人喝咖…

【故事‧說書】大奧裡的女性,可不是成天只忙著宮鬥而已!

文/蔡明純(台灣大學歷史所博士候選人) 本文與【故事‧說書】合作刊載 「大奧」是日本江戶幕府時代,將軍的生母、子女、御台所、側室和各級女官的住所。 自2006年開始,一系列與「大奧」相關日劇、電影在台相繼播出之後,書市也興起一股出版大奧相關普及讀物的風潮,例如東京大學歷史學者山本博文的《面白いほどわ…

【閱樂書店書沙龍】好的小說不但寫了角色情節,也寫了時代──夏目漱石《彼岸過迄》

文/閱樂書店林哲安 可能是受過幾年史學訓練的關係吧,我在閱讀一本書籍時,經常會將目光停留在文本中的某些事物上,反而忽略全書的整體脈絡性。這種習慣,在閱讀一些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特別是幾十年以上的經典)時,更加明顯。例如,《頑童歷險記》裡撞到主角木筏的蒸汽船;《西瀅文錄》中對於1920年代上海百貨公…

【黃子欽的設計嘴,泡】結合時代的日常,延續創作生命!──與插畫家氫酸鉀對談(二)

採訪對談/黃子欽;整理/陳怡慈攝影/蔡仁譯;作品提供/氫酸鉀 ➨➨上集回顧:【黃子欽的設計嘴,泡】架構自己的時代,奪回文化權力!──與插畫家氫酸鉀對談(一) 將創作融入日常之中,普及才能延續文化生命 你有一個計畫是做車站,為什麼對車站會有感覺。 我對車站跟火車情有獨鍾。戰前日本人在建設台灣,車站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