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風向 讓暢銷小說同步翻譯、讓驚悚大師創作童書,就是「封鎖」的意義~ 發表於 14 5 月, 2020 By 愛麗絲 Photo Credit: Unsplash 編譯/愛麗絲 2013年3月,三十七歲的法國譯者卡洛爾.德爾波特(Carole Delporte)通過縝密甄選,飛往米蘭赴職,只有丈夫和兩個年幼的女兒能知道她去往何處。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經典也青春】我只是來借個電話 ——施彥如談馬奎斯的《異鄉客》 發表於 21 1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如果世上所有文學讀者是一群互不相識的心靈秘密社團成員,他們以某個通關密語來辨識彼此,我相信,「我只是來借個電話」會是其中會心且具份量的一句。 你走進某座森林,有人在小徑漫步;你來到一座公園,有人在長椅上閒坐,也許她(他)手上並沒有一本書,但若你跟對方說了這麼一句「我只是來借個電話」,於是交換眼神,於是你們同時飛撲進馬奎斯的夢中。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平民禁止的低調奢華──蕾絲史,只為炫富而生 發表於 5 1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卡西亞.聖.克萊兒;譯/蔡宜容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經典也青春】當世界的命運走到資本主義 ——沈昭明談布勞岱爾的《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發表於 16 8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一個文學人若想跳脫原有偏重感性層面閱讀的漩渦(!),需要接受理性思維的啟迪與激盪,我的選擇是歷史與自然科普。 選擇歷史是至少有大量的故事,在因果關係的吸收上會稍省力些,所以廣場總編輯沈昭明先生提出布勞岱爾的書單時,我望著三大巨冊(而且是精裝),完全不介意手扭到,欣然接受。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經典也青春】凱撒、漢尼拔、埃及豔后、屋大維 ——沈昭明談波利比烏斯的《歷史 羅馬帝國的崛起》 發表於 5 8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從西元前753年建國傳說到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將近1200年的歷史,若再論及延續至15世紀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偉大」兩字當之無愧的羅馬帝國,共有為期2200多年的悠久文明發展與建設。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自認「老百姓」「需要被管」的這群人,是怎麼養成的? 發表於 7 11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吳冠緯 近年來,因各國保守勢力興起,人們對民主的信任搖搖欲墜。尤其川普主政的強人政治,更顯現出大眾對權威崇拜的一面。[1]不少議論開始回顧戰後反省威權何以興起的文獻。本文則是試圖從政治心理學的「權威性人格」切入,探討大眾何以會服膺權威。 什麼是「權威性人格」? 「權威性人格」理論[2]是在 1950 年由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第一代學人阿多諾(Theodor W.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融入群體的第一步:我們有吃早餐的「義務」? 發表於 22 8 月, 2018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克里斯穹‧葛塔魯 「吃早餐了嗎?」 很多小孩甚至一些成年人經常會聽到這句話,質疑他們沒吃早餐空著肚子就要出門。這句話暗示著,每個人在急著外出完成家庭以外的工作使命前,先有吃早餐的義務:象徵了十九世紀的歐洲跟舊有秩序的完全切割,一切變得更加集體化、在地化,進而孕育出如今大家統稱為「工業革命」的巨大變革。 「petitdéj euner╱早餐」之前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2016版權營】歐洲翻譯書市的哀愁與美麗──英國與荷蘭的翻譯書出版 發表於 6 1 月, 2017 By 胡培菱 Photo Credit: 光磊國際 文/胡培菱 在台灣,讀者買及讀翻譯書似乎是家常便飯,翻譯書占台灣出版品的1/4左右,並且在2012年翻譯書的全盛時期,網路書店的百大暢銷書中可以有高達七十本都是翻譯書。對照起美國翻譯市場僅占總市場3%的數字, 翻譯書的確在台灣書市撐起了半邊天。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歐洲公共知識分子的養成:看熱情敏感的歷史學家——伊恩・布魯瑪 發表於 26 12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katalineise 文/劉粹倫(紅桌文化社長、獨立出版人) 牛津辭典日前公布2016年年度詞彙:「後真相」(Post-truth)。「後真相」是指大眾意見的形塑,受到訴諸感性情緒及個人信念的訊息所影響,客觀事實不受重視的情況。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總之,我信了」的年代。 完整文章
專訪 他們憎恨移民,但他們不認為自己是種族主義者──專訪《憤怒的白人》作者白曉紅 發表於 8 11 月, 2016 By 犁客 Photo credit: 南方家園 文/犁客 這回美國大選,兩位候選人對移民的看法大不相同,川普甚至以侮辱字眼形容墨西哥移民,並主張將他們全數遣返;近年來因戰亂逃離家園、輾轉橫越歐洲的難民,也沒有受到什麼溫暖善待,主張接納難民的德國總理梅克爾,還因此聲望下跌。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