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舉手】絕地任務當仁不讓,九死一生極限返航

文/田羽心 《極限返航》是繼翻拍成電影《絕地救援》後的另一太空浩劫,只不過尺度更加宏大。太陽被日本「天照大神號」觀測到逐漸冷卻,且不像太陽黑子會有週期性的規律變化,而從紅外線發現汲取太陽能量的「噬日線」往返金星,在數十年後將會讓地球進入冰河時期,甚至更早出現糧食危機、百業蕭條,各地專家學者紛紛被徵召…

【GENE思書軒】超級工具宅的大危機:原來我不是全銀河最宅的!?

我大學時電腦裡安裝了一個螢幕保護程式SETI@home,會在電腦閒置時會跑出很酷炫的畫面,那是在協助非營利組織「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分析阿雷西博無線電望遠鏡(Arecibo Radio Telescope)採集的無線電訊號時的運算,利用CPU的閒置時間進行分散式計算,搜尋能夠證實地外智慧生…

【一週E書】比單獨被扔在火星更衰的事

文/犁客 一個人醒來,發現自己身上接著某些維生系統,頭痛欲裂思緒混亂,想不起自己在什麼地方,也想不起自己是誰。環顧四周,啊啊啊,有屍體,還不只一具。 如此這般的開場,直覺聯想就是帶出一個恐怖、懸疑、驚悚、刺激的故事──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不知道自己身分為何,表示不知道自己先前幹了什麼事,是不是受了什…

比爾蓋茲讀什麼?2020夏日書單公開!

編譯/愛麗絲 「每到夏天我要去海邊~」今年因防疫考量,出遊的機會驟減,人們待在家裡望穿秋水的,除了全面解禁那一天,還有比爾.蓋茲一年一度的夏日推薦書單。「人們可能是想更了解瘟疫,也可能是為了尋求轉移注意力的事物吧。」為此,比爾.蓋茲在今年的推薦書單裡,除了依循慣例的五本推薦書評,也加上不少推薦書籍,…

【讀者舉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火星任務」,那些只能靠自己解決的時刻

文/new.reader原載於【分享書】,經作者同意轉載 我最喜歡《火星任務》這本書的地方有三:一是大家都很推崇的「科學知識」。作者用了相對簡單且趨近真實的科普知識,讓這部小說的內容可以說服大眾,並且讓不具有資深科學背景的人也能懂得主角到底在做什麼。例如他到底怎麼算出需要幾顆馬鈴薯,他怎麼分離出氫原…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特輯:不用付出所有──真的有人在研究時光機啦!

「時光旅行」一直是一個迷人的設定──雖然在某個層面上來看,我們都不由自主、無法設定快慢地持續朝下一秒鐘進行「時光旅行」,但真正吸引人的,是可以大跨度往未來往過去大跳躍的那種──等等,真的有科學家在研究這種天馬行空的東西嗎? 原來科學家們不只是關在實驗室裡的宅宅(或不小心就發明什麼毀滅世界裝置的瘋子)…

花這麼多錢、這麼多時間、甚至賭上性命──背起裝備那些人到底在想什麼?

文/臥斧原載於【Medium】,經原作者同意轉載 初讀下村敦史的《生還者》時,俺本來以為會讀到大量專業知識。 小說情節裡有時會出現專業或冷門知識,有的小說裡這些知識有必要出現,因為它們可能與劇情推展有關、與橋段氛圍有關、與角色設定有關,或者與主題有關;有的小說裡,知識出現大約就只是作者在炫技。 出現…

【GENE思書軒】這本小說根本是自救、害人兩相宜的指導手冊啊啊啊~

2015年麥特.戴蒙飾演的太空人兼植物學家馬克.瓦特尼在《絕地救援》(The Martian)中不幸被留在火星、玩開心農場種馬鈴薯活了兩年,震驚了全球上億人;這部從頭到尾只看一個人種菜的電影,也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火星移民計劃開啟了各種可能性。 不過,與火星相比,月球相對而言近在咫…

【一週E書】如果阿嘉莎.克莉絲蒂上了太空⋯⋯

文/犁客 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名作《東方快車謀殺案》今年再度被搬上大銀幕,改編幅度頗大,有的推理迷覺得被改得莫名其妙,原來縝密的推理過程在新版電影裡變得好像偵探通靈,不過也有的觀眾覺得還不差,看得開心,也不會太傷腦筋。 文字作品要改編成影視,某方面想要收割,呃,滿足原有讀者,某方面也是希望從既有的優秀…

【讀者舉手】英雄也是凡人,得會先犯錯才學到教訓──《月球城市》

文/吉娃娃原載於【分享書】,經作者同意轉載 對於宇宙,人類總有說不盡的夢想和遐想,月球成了人類夢想的一個立足點、里程碑,凹凸不平的表面、陰晴圓缺的變化。 火箭抵達時,太空人邁出他的一小步,那一刻奠定了月亮對於科學物理的重要性。 故事設定在未來,月球有一個以觀光聞名的科技城市,上層階級的人們輕鬆便能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