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的丰盛時代──鄭丰、盛顏談武俠小說

文/鄭丰、盛顏;整理/鄭建宗 出版《天觀雙俠》、《生死谷》等多部暢銷武俠作品的鄭丰,與以《三京畫本》一鳴驚人的盛顏,都寫出了收服傳統武俠讀者、但又自成一格的小說。關於武俠、創作、閱讀和生活,她們是這麼說的…… 各自的閱讀武俠脈絡中,都讀了哪些作品?受哪個武俠小說家啟發最大? 鄭丰: 我從小看的武俠小…

走過與平庸無緣的前半生,才遇見平凡的深刻與美好──專訪《貓先生有九條命》作者陳倩如

文/陳心怡 提到「陳倩如」,或許覺得陌生,但如果回想幾年前 De Beers「都是鑽石惹的禍」、拍賣網站ebay唐先生的蟠龍花瓶或是一度引起新竹商銀電話大當機的「貸 me more」等經典廣告,大家可就記憶猶新了。這些讓人津津樂道的廣告,都是出自於陳倩如。台大畢業、留美碩士、情緒高亢、行動力十足⋯⋯…

王丹的中國問題沙龍:三大變數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現在正是討論中國變化的最佳時刻

文、攝影/桓延 經過太陽花學運、香港占中,愈來愈多青年學生對中國問題萌生好奇──「為何一定要區分『中共』和『中國』?」、「為什麼中國的中產階級沒有成為民主推動者?」、「民主或許比個人生死重要,但當年成千上萬人的生死賭上民主,值得嗎?」、「台灣的『二二八』和中國的『六四』有什麼連結?」……一個個直指核…

請給音樂社工小賴五分鐘,說一個一把吉他、一個人,為無數人生療傷的溫暖故事

文/何宛芳 一把吉他、一個人,可以做多少事?能走多遠?能夠靠近多少人,又能用音樂記錄多少人的故事、撫慰多少人的心靈?或許光是這些問題,都已經讓你我心生膽怯,但是這卻是小賴每日實踐的人生;每天每天,她都在為這些問題延伸答案。 她是賴儀婷,大家都叫她小賴,她是一個非典型的音樂社工,也是一個一邊教著烏克麗…

放下藤井樹的愛情 吳子雲用《暗社工》與社會拉近距離

文/陳心怡 若從 1998 年《我們不結婚,好嗎?》這部紅透半邊天的網路愛情小說算起,藤井樹的創作歲月已走過十六個年頭,而且他始終是名列前茅的華文暢銷作家,「藤井樹」已是塊響亮的招牌,「愛情故事」更是他長久以來的創作主軸;但這回,吳子雲堅持回到自己,不但把「藤井樹」還給《情書》導演岩井俊二,而且還大…

在採訪時交換故事,在碰撞中產生溝通──專訪《黏土》作者胡慕情

文/犁客 「當記者必須要能對自己採訪的事件提出解答,否則就不算合格的記者。」 大多數人認為記者應該是客觀的事件記錄者,不是帶著主觀選邊站的意見表達者,但胡慕情到《立報》上班的時候,主管成露茜卻這麼對她說。這句話超越大多數人原來對記者工作的想像。 小時候接觸兒童版《三字經》和《唐詩三百首》時,胡慕情就…

我們想要研究與社會相關的學科!──「芭樂人類學」作者群訪(上)

採訪/犁客、何宛芳;整理/張容兒、犁客 攝影/何宛芳 「其實今天來的三個……」郭佩宜看看身旁,坐在她右側的林秀幸笑著接話,「……原來都不是讀人類學的!」 近年來以共筆方式經營的知識部落格出現,內容從經濟到歷史、從科學到社會,利用網路提供了與教育體系不同的知識來源;在這些共筆部落格當中,由幾位人類學學…